《文選》文選卷第五十七

敬述靖節,式尊遺占。漢書曰:陳遵口占作書。占,謂口隱度其事,令人書也。存不願豐,沒無求贍。省訃卻賻,輕哀薄斂。禮記曰:凡訃於其君,雲某臣死。鄭玄曰:訃,或作赴,至也。臣死,使人至君所告之也。周禮曰:喪則令賻補之。鄭玄曰:謂賻喪家補助不足。遭壤以穿,鏇葬而窆。嗚呼哀哉!河圖考鉤曰:有壤者可穿。禮記,孔子曰:斂手足形,還葬而無槨,稱其財,斯之謂禮。說文曰:窆,葬下棺也。

深心追往,遠情逐化。莊子曰:既化而生,又化而死。自爾介居,及我多暇。漢書,陳余說武臣曰:將軍獨介居河北。孫卿子曰:其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遠。伊好之洽,接閻鄰舍。宵盤晝憩,非舟非駕。毛萇詩傳曰:憩,息也。念昔宴私,舉觴相誨。毛詩曰:諸父兄弟,備言燕私。獨正者危,至方則礙。孫卿子曰:方則止,圓則行。哲人卷舒,布在前載。西征賦曰:蘧與國而卷舒。西京賦曰:多識前世之載。取鑒不遠,吾規子佩。毛詩曰:殷鑑不遠。爾實愀然,中言而發。禮記曰:孔子愀然作色而對。違眾速尤,迕風先蹶。班固漢書述曰:疑殆匪闕,違眾忤世,淺為尤悔,深作敦害。韓詩外傳曰:草木根荄淺,未必橛也;飄風 與,暴雨隧,則橛必先矣。身才非實,榮聲有歇。言身及才不足為實,榮華聲名有時而滅。恐己恃才以傲物,憑寵以陵人,故以相誡也。叡音永矣,誰箴余闕?嗚呼哀哉!爾雅曰:永,遠也。左氏傳,魏絳曰:百官箴王闕。仁焉而終,智焉而斃。 應劭風俗通曰:傳云:五帝聖焉死,三王仁焉死,五伯智焉死。黔婁既沒,展禽亦逝。皇甫謐高士傳曰:黔婁先生死,曾參與門人來吊。曾參曰:先生終,何以為謚?妻曰:以康為謚。曾子曰:先生存時,食不充虛,衣不蓋形;死則手足不斂,傍無酒肉。生不得其美,死不得其榮,何樂於此而謚為康哉?妻曰:昔先君嘗欲授之國相,辭而不為,是所以有餘貴也;君嘗賜之粟三十鍾,先生辭不受,是其有餘富也。彼先生者,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於貧賤,不遑遑於富貴,求仁而得仁,求義而得義,其謚為康,不亦宜乎也!展禽,柳下惠也。論語,柳下惠為士師。鄭玄曰:柳下惠,魯大夫也。展禽食采柳下,謚曰惠。其在先生,同塵往世。同塵,已見上文。旌此靖節,加彼康惠。嗚呼哀哉!康,黔婁;惠,柳下惠也。

文選考異
注“說文曰璇”:袁本、茶陵本“ 璇”作“琁”,是也。
注“韓詩外傳曰”下至“何患無士乎”:袁本無此注,茶陵本有。案:疑茶陵復出,尤所見與之同耳。蓋本是“無足而至已見上文”,袁因已見五臣而刪削此句。

注“豈宴棲末景”:袁本、茶陵本“豈”作“堂”。案:“堂”亦非也,當作“賞”。

注“親探井臼”:茶陵本“探” 作“操”,是也。袁本亦偽。

注“田對曰”:案:“田”字不當有。各本皆衍。

注“亦為親也”:袁本、茶陵本 “亦”作“以”,是也。

注“劬”:袁本、茶陵本作“音劬”二字,在注中“履頭也”下,是也。

注“劉劭集有酒德頌”:何校“ 劭”改“靈”。陳雲“劭”,“
伶”誤。案:“靈”是也,說見前。又褚淵碑文作“伶”,亦非。

注“得黃金百斤”:案:“斤” 字不當有,“百”與“諾”協韻。茶陵本作“兩”,亦衍。袁本此節注併入五臣,亦作“兩”。然則五臣妄增之也。漢書無,今史記衍“斤”字,尤依之改,非。又案:袁本錯“善注同”三字在“貞夷粹溫”句五臣注下,更為誤中之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