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五十七

注“獨行怨睢之心”:案:“怨 ”當作“恣”。各本皆偽。

注“司馬兵法曰”:陳雲“曰” 字衍,是也。各本皆衍。

精冠白日:袁本、茶陵本“冠” 作“貫”,是也。此尤本誤字。

注“康雎曰”:陳雲“康”,“ 唐”誤,是也。各本皆偽。

注“太尉應劭等議”:何校“尉 ”下增“掾”字。陳雲脫“掾”字,見後安陸昭王碑,是也。各本皆脫。

注“王逸楚辭曰”:陳雲“辭” 下脫“注”字,是也。各本皆脫。

棓穴以斂:袁本、茶陵本“棓” 作“掊”,注同,是也。此尤本誤字。

注“棰也”:袁本、茶陵本“棰 ”作“捶”,是也。

悠悠烈將:何校“烈”改“列” ,陳同。各本皆非。

注“模”:袁本、茶陵本作“音模”二字,在注末,是也。

甘棠不翦:袁本、茶陵本“不” 作“勿”。案:此無以考之。

注“若不戢翼而少留也”:案: “若”字不當有。各本皆衍。

琅琅高致:袁本、茶陵本作“硠硠”,注同,是也。此尤本誤。

注“堅也”:袁本、茶陵本“也 ”下有“力唐切”三字,是也。

陽給事誄並序 沈約宋書曰:永初三年,索虜嗣自率眾至方城。虜悉力攻滑台,城東北崩壞,王景度出奔,景度司馬陽瓚堅守不動,眾潰,抗節不降,為虜所殺。少帝追贈給事中。尚書令傅亮議瓚家在彭城,宜即以入台絹一百匹,粟三百斛賜給。文士顏延年為之誄焉。
 顏延年

惟永初三年十一月十一日,宋故寧遠司馬、濮陽太守彭城陽君卒。嗚呼哀哉!沈約宋書曰:高祖即位,改元曰永初。郡國記有東郡、濮陽郡。 瓚少稟志節,資性忠果,奉上以誠,率下有方。朝嘉其能,故授以邊事。永初之末,佐守滑台。東郡圖經曰:滑台城,即鄭之廩延。值國禍荐臻,王略中否。潘岳陽肇誄曰:將宏王略。獯虜間釁,
(摩刀) 摩剝司兗;沈約宋書曰:司州,漢之司隸校尉也。武帝北平 關、洛,置司州,居虎牢。又曰:兗州,後漢居山陽,武帝平河南,居滑台。幽并騎弩,屯逼鞏洛。物理論曰:幽州之騎,冀州之弓,勁悍之上。列營緣戍,相望屠潰。關中詩曰:列營基跱。屠,謂誅殺其人也。漢書曰:攻潁川,屠之。左氏傳曰:凡民逃其上曰潰。瓚奮其猛銳,志不違難,立乎將卒之間,以緝華裔之眾。緝,會聚也。左氏傳,孔子曰: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罷困相保,堅守四旬,上下力屈,受陷勍寇。史記,李左車謂韓信曰:情見力屈,欲戰不拔。左氏傳,公子魚曰:勍敵之人,隘而不成列。杜預曰:勍,強也。士師奔擾,棄軍爭免。而瓚誓命沈城,佻達雕身飛鏃,毛詩曰:佻佻公子。毛萇傳曰:獨行貌也。兵盡器竭,斃於旗下。非夫貞壯之氣,勇烈之志,豈能臨敵引義,以死徇節者哉! 非有先生論曰:引義以正身。景平之元,朝廷聞而傷之,有詔曰:“故寧遠司馬、濮陽太守陽瓚,滑台之逼,厲誠固守,投命徇節,在危無撓,左氏傳曰:師徒撓敗。杜預曰:撓,敗也。古之烈士,無以加之。可贈給事中,振恤遺孤,以慰存亡。”鄭玄禮記注曰:振,收也。追寵既彰,人知慕節,河汴之間,有義風矣。逮元嘉廓祚,聖神紀物,光昭茂緒,旌錄舊勛,苟有概於貞孝者,實事感於仁明。東觀漢記曰:章帝壯而仁明。末臣蒙固,側聞至訓,敢詢諸前典,而為之誄。其辭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