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五十七

安平出奇,破齊克完。史記曰:田單者,齊諸田疏屬也。燕破齊,田單東保即墨。燕引兵圍即墨。田單乃收城中得千餘牛,為絳繒衣,畫以五采龍文,束兵刃其角,而灌脂束葦於尾,燒其端。鑿城數十穴。夜縱牛,壯士五千人隨其後。牛尾熱,怒而奔燕。燕軍夜大驚。尾炬火光明炫燿,燕軍視之,皆龍文,所觸盡死傷。五千人因銜枚擊之,燕軍大敗駭走。齊人遂夷殺其將騎劫。而齊七十餘城皆復為齊。襄王封田單,號曰安平君。太史公曰:兵善者出奇無窮。張孟運籌,危趙獲安。戰國策曰:智伯從韓、魏兵以攻趙,圍晉陽,決晉水以灌之。襄子謂張孟談曰:士大夫病,吾不能守矣。孟談於是陰見韓、魏之君曰: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趙,趙亡則君次之。二君曰:我知其然。即與張孟談陰約三軍與之期曰:夜遣人入晉陽。趙氏殺守堤之吏,而決水灌智伯,智伯軍救水而亂,韓、魏翼而擊之,襄子將卒犯其前,大敗智氏軍而擒智伯。智伯身死國亡,地分為三。漢書,高祖曰:運籌策於帷幄之中。汧人賴子,猶彼談單。如何吝嫉,搖之筆端?吝嫉,謂有司貪吝嫉妒也。論衡曰:文吏搖筆,考跡民事。韓詩外傳曰:避文士之筆端。傾倉可賞,矧雲私粟?狄隸可頒,況曰家僕?周禮有蠻隸、夷隸。鄭玄曰:征蠻夷所獲也。頒,賦也。頒與班古字通。剔子雙龜,貫以三木。為督守及關中侯,故雙龜也。司馬遷答任少卿書曰:魏其,大將也,衣赭關三木。功存汧城,身死汧獄。凡爾同圍,心焉摧剝。扶老攜幼,街號巷哭。嗚呼哀哉!戰國策曰:薛人扶老攜幼迎孟嘗君。劉絛聖賢本紀曰:子產卒,國人哭於巷。婦人泣於機。

明明天子,旌以殊恩。毛詩曰:明明天子,令聞不已。光光寵贈,乃牙其門。司勛頒爵,亦兆後昆。周禮曰:凡有功者,祭於大蒸,司勛詔之,尚書曰:垂裕後昆。死而有靈,庶慰冤魂。嗚呼哀哉!

文選考異
注“蘭羌”:案:“蘭”上當有“ 馬”字。關中詩注引有。各本皆脫。今晉書惠帝紀亦可證也。
注“彘以偏師陷”:案:“彘” 下當有“子”字。各本皆脫。

注“日出東南隅曰”:陳雲“隅 ”下脫“行”字,是也。各本皆脫。

注“羌什長鞏便然更蓋其種也” :案“便”當作“□”,“更”當作“叟”。各本皆誤。善意謂“叟”即“□”字也,或尚有“□”、“叟” 異同之語而不全。若作“便”、“更”則不相通。又案:以此推之,正文及上注二“更”字皆“叟”之誤。後誄“鞏更恣睢”亦然。

注“下礧石”:茶陵本“礧”作 “壘”。袁本作“礨”。案“壘”字是也。此所引李陵傳文。

注“城上礧石也”:袁本、茶陵本“礧”作“礨”。案:各本皆非,當作“雷”。此所引晁錯傳注文。

注“然礧與礨並同”:案:“礨 ”當作“壘雷”二字。各本皆誤。

注“梠楣也”:袁本“梠”上有 “孚廢切又曰”五字,“也”下有“又曰”二字,是也。茶陵本與此同,非。

注“幕甖內井”: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注“於幕中府”:袁本、茶陵本無“府”字,是也。

注“梁王彤”:陳雲“彤”,“ 肜”誤,是也。各本皆偽。又案:關中詩注與此同,亦偽也。

注“何戴”:袁本、茶陵本作“ 何戴切”三字,在注末,是也。

注“然則口不言”:案:“則” 字不當有。各本皆衍。

注“甘茂謂楚王曰魏氏聽”: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