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五十七

賁父殞節,魯人是志。汧督效貞,晉策攸記。賁父、汧督,已見上文。皇上嘉悼,思存寵異。於以贈之,言登給事。毛詩曰:何以贈之?路車乘黃。疏爵紀庸,恤孤表嗣。漢書,滕公謂楚令尹曰:黥布上疏,爵而貴之。疏,分也。嗟爾義士,沒有餘喜。嗚呼哀哉!

文選考異
注“文士顏延年”:袁本“文”上有“後文帝立命”五字,茶陵本無。案:此節注袁並善入五臣,茶陵並五臣入善,皆非其舊。
注“摩”:袁本、茶陵本無此字,注末有“劘與摩音義同”六字。案:有者是也。尤刪移,非。

注“列營基跱”:案:“基”當作“棋”,各本皆偽。

注“橈敗也”:案:“敗”當作 “曲”,各本皆誤。所引在成二年。

注“左氏傳曰”下至“殺陽處父 ”: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十八字,何校去。陳雲別本無之為是。案:此即尤誤取增多者。

注“盾佐之”:袁本、茶陵本“ 盾”上有“趙”字,是也。

注“苫夷也”:袁本、茶陵本“ 苫”下有“越苫”二字,是也。

舊勛雖廢:茶陵本“廢”作“發 ”,雲五臣作“廢”。袁本雲善作“發”。案:此尤校改正之也。“發”但傳寫誤。

注“其知深其慮沈”:袁本、茶陵本此六字作“其勇沈也”四字。

注“服服馬也衡車衡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案:無者最是。此尤誤取增多。

注“章帝詔”:袁本、茶陵本“ 詔”下有“曰”字,是也。

注“蒼頡曰”:何校“頡”下添 “篇”字,陳同。各本皆脫。

注“疏分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陶徵士誄並序 何法盛晉中興書曰:延之為始安郡,道經尋陽,常飲淵明舍,自晨達昏。及淵明卒,延之為誄,極其思致。

 顏延年

夫璇玉致美,不為池隍之寶;山海經曰:升山,黃酸之水出焉,其中多琁玉。說文曰:璇,亦璇字。桂椒信芳,而非園林之實。春秋運斗樞曰:椒桂連,名士起。宋均曰:桂椒芬香,美物也。山海經曰:招搖之山多桂。又曰:琴鼓之山多椒。豈其深而好遠哉?蓋雲殊性而已。故無足而至者,物之藉也;言物以希為 貴也。藉,資藉也。韓詩外傳曰:晉平公游於河而樂,曰:安得賢士與之樂此也?舡人蓋胥跪而對曰:夫珠出於江海,玉出於崑山,無足而至者,由主君之好也。士有足而不至者,蓋君主無好士之意也。何患無士乎!隨踵而立者,人之薄也。言人以眾為賤也。薄,賤薄也。戰國策,齊宣王曰:百世一聖,若隨踵而生也。此亦不以文而害意。若乃巢高之抗行,夷皓之峻節,皇甫謐逸士傳曰:巢父者,堯時隱人也。莊子曰:堯治天下,伯成子高立為諸侯。堯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棄為諸侯而耕。史記曰:伯夷、叔齊,孤竹君之子也,隱於首陽山。三輔三代舊事曰:四皓,秦時為博士,辟於上洛熊耳山西。禰衡書曰:訓夷、皓之風。故已父老堯禹,錙銖周漢,范曄後漢書曰:郅惲謂鄭敬曰:子從我為伊、呂乎?將為巢、許乎?而父老堯、舜乎?禮記,孔子曰: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諸侯,雖分國如錙銖,有如此者。鄭玄曰:雖分國以祿之,視之輕如錙銖矣。而綿世浸遠,光靈不屬,東觀漢記曰:上賜東平王蒼書曰:歲月騖過,山陵浸遠。今魯國孔氏尚有仲尼車輿冠履,明德盛者光靈遠也。至使菁華隱沒,芳流歇絕,不其惜乎!雖今之作者,人自為量,論語,子曰:作者七人。而首路同塵,輟塗殊軌者多矣。老子曰:和其光而同其塵。陸機俠邪行曰:將遂殊塗軌,要子同歸津。豈所以昭末景,泛餘波!陸機詩曰:惆悵懷平素,豈樂於茲同;豈宴棲末景,游豫躡余蹤。尚書曰:餘波入於流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