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五十三

夫四州之萌非無眾也,大江之南非乏俊也,山川之險易守也,勁利之器易用也,先政之策易循也。功不興而禍遘者,何哉?所以用之者失也。是故先王達經國之長規,審存亡之至數;謙己以安百姓,敦惠以致人和;寬沖以誘俊乂之謀,慈和以結士民之愛。是以其安也,則黎元與之同慶;孝經鉤命決曰:天有顧眄之義,授圖子黎元也。及其危也,則兆庶與之共患。安與眾同慶,則其危不可得也;危與下共患,則其難不足恤也。夫然,故能保其社稷,而固其土宇,麥秀無悲殷之思,黍離無愍周之感矣。尚書大傳曰:微子將朝周,過殷之故墟,見麥秀之(上艸下漸) (上艸下漸) ,曰:此父母之國,宗廟社稷之所立也。志動心悲,欲哭則朝周,俯泣則婦人,推而廣之,作雅聲。毛詩序曰:黍離,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故為黍離之詩。

文選考異
注“左氏傳曰”下至“比於諸華” :袁本此十八字作“諸華已見上文”六字,最是。茶陵本復出,非。
注“莊子許由曰齧缺之為人也聰明叡智”: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五字。

注“使親近以巾拭面”:袁本、茶陵本“使”作“便”,無“近”字,“拭”下有“其 ”字。案:此尤延之以吳志注所引校改之也。陳雲當時左右給使之人謂之親近,屢見國志,或二本偽耳。

注“船載糧具俱辦”:陳雲“載 ”字衍,“糧”下脫“戰”字,是也。各本皆誤。

注“為軍後援也”:陳雲“軍” ,“卿”誤,是也。各本皆誤。

卑宮菲食:袁本、茶陵本此下校語云善有“貪”字。案:二本所見傳寫衍。

以豐功臣之賞:袁本、茶陵本無 “以”字,下“以納謨士之筭”同。案:晉書無,吳志注有,此尤延之依吳志注添之也。

注“賈逵國語注曰謂告也言何以告天下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六字。

注“慊不足也”:袁本此下有“ 口簟切”三字,是也。尤改入正文下,非。茶陵本正文下載五臣“苦簟”音而刪此,更非。

百度之缺粗脩:袁本雲善作“柤 ”。茶陵本雲五臣作“粗”。案:注云“柤,古粗字” ,似二本所見是也。但晉書、吳志注皆作“粗”,他書既未見有借“柤”為“粗”者,士衡他文用字亦少此類,無以考之。

注“抯古粗字”:袁本、茶陵本 “抯”作“柤”。案:此未審,說見上。

雖醲化懿綱:袁本、茶陵本“綱 ”作“網”。案:此尤校改之也。晉書“綱”,吳志注 “網”,尋文義以“綱”為是。二本所載五臣翰注云“ 以網羅天下”,然則五臣“網”,或失著校語。善無注可證,其實未必同五臣也。

抑其體國經邦之具:袁本、茶陵本“邦”作“民”。案:晉書“
邦”,吳志注“民”,此亦尤校改之也,文義兩通。未知善果何作?

注“幾音其近也”:袁本、茶陵本“其”作“基”,是也。又案“近也”當在“音基” 上。各本皆倒。

天子總群議:袁本雲五臣作“議 ”,茶陵本雲善作“誼”。案:此亦尤校改之也。晉書、吳志注皆作“議”,二本所見未必是。

憑寶城以延強寇:案:“寶”,吳志注作“保”。晉書亦作“寶”,與此同。詳“保城 ”與“資幣”偶句,蓋“保”即今之“堡”字。“保” 是,“寶”非也。袁、茶陵二本所載五臣翰注云“寶猶堅也”,文義殊為不安。善未必同五臣,或失著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