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五十九

媚茲邦後,法流是挹。毛詩曰:媚茲一人。氣茂三明,情超六入。維摩經曰:佛身即法身也,從六通生,從三明生。僧肇曰:天眼、宿命、漏盡,為三明。維摩經曰:六入無積,眼耳鼻舌身心已過。眷言靈宇,載懷興葺。毛詩曰:眷言顧之。楚辭曰:葺之兮荷蓋。王逸注曰:葺,蓋屋也。丹刻翬飛,輪奐離立。左氏傳曰:丹桓宮楹。又曰:刻桓宮桷。杜預曰:刻,鏤也。毛詩曰:如翬斯飛,君子攸躋。鄭玄曰:翬者,鳥之奇異者也。禮記曰: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張老曰:美哉輪焉!美哉奐焉!潘岳關中記曰:未央殿東有鳳凰殿。春秋元命苞曰:火離為鳳。劉邵魏文帝誄曰:鳳凰立翥。象設既辟,睟容已安。楚辭曰:象設居室靜閒安。孟子曰:君子仁義禮智信根於心,色睟然見於面。趙岐曰:睟,潤澤之貌。桂深冬燠,松疏夏寒。楚辭曰:何所冬燠?何所夏寒?爾雅曰:燠,暖也。神足游息,靈心往還。瑞應經曰:佛已神足適郁單日界。 勝幡西振,貞石南刊。維摩經曰:降服四種魔,勝幡建道場,禰衡顏子碑曰:乃刊玄石而旌之。

文選考異
注“王巾”:何校“巾”改“屮” ,下同。陳雲“巾”,“屮”誤。案:說文通釋“王屮音徹,俗作巾,非。”何、陳所據也。各本皆作“巾” 。
注“漢書枚乘上書吳王曰”:袁本、茶陵本無“漢書”二字。

注“大智度論曰亦以涅盤為彼岸也”:陳雲衍“曰”字,是也。各本皆衍。

注“宮商角祉羽也”:袁本、茶陵本“祉”作“征”。案:此尤因諱改字耳。

於是玄關幽揵:袁本、茶陵本“ 揵”作“鍵”。袁校語云善本作“□”,注字皆作“揵 ”。茶陵本無校語,注字皆作“鍵”。案:茶陵以五臣亂善,非。

注“物所以機心應之”:袁本、茶陵本“所”作“斯”,是也。

注“廣雅曰撓亂也”:袁本、茶陵本此下有“乃飽切”三字,是也。

注“劉虬曰菩薩圓淨”:袁本“ 劉”上有“法華經曰慧日大聖尊久乃說是法”十四字,是也。茶陵本亦脫。

注“子莊王陀立”:袁本“陀” 作“佗”,是也。茶陵本亦誤“
陀”。

注“盡功金石”:案:“盡”當作“書”。各本皆偽。

注“名被東川”:陳雲“川”疑 “州”誤,是也。各本皆偽。

注“年二十五出家師釋道安符丕後還吳”:案:此有誤。劉孝標世說新語“言語”注引高逸沙門傳雲“年二十五始釋形入道”,恐此本與彼大意相同,並不雲“出家師釋道安符丕”云云,今誤涉下惠遠傳文而如此也。何、陳校皆雲“符丕”下有脫,未是。

注“馮衍說鮑叔永曰”:袁本、茶陵本無“叔”字,是也。

注“緣亦斯廢也”:陳雲“亦” 當作“空”,是也。各本皆誤。

注“惑煩惚也”:案:“惚”當作“惱”。各本皆誤。

注“范曄後漢”: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注“李尤七難曰”:案:“難” 當作“款”。各本皆誤。

弘啟興服:袁本、茶陵本“服” 作“復”,是也。

注“禮記曰步中武象”:案:“ 記”當作“書”。各本皆誤。此引史記禮書也。下引鄭氏曰云雲,即裴駰集解。何校以為今禮記佚文,大誤。

諱喧:何雲南史作“暄”。陳雲 “喧”,“暄”誤,注同。案:此所引南齊書江祏傳文。今本亦作“暄”,蓋傳寫偽“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