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三十七

猥辱大命,顯授符虎,漢書文紀曰:初與郡守為銅虎符、竹使符。使春枯之條,更與秋蘭垂芳;陸沈之羽,復與翔鴻撫翼。莊子曰:孔子之楚,其鄰有夫妻臣妾登極者,仲尼曰:是陸沈者也。班固漢書張陳述曰:攜手逐秦,撫翼俱起。 雖安國免徒,起紆青組;漢書曰:韓安國事梁孝王為中大夫。其後安國坐法抵罪。梁內史缺。漢使使者拜安國為梁內史,起徒中為二千石。張敞亡命,坐致朱軒。漢書,張敞為京兆尹,坐與楊惲厚善,不宜處位,免為庶人。數月,冀州部中有大賊,天子思敞功,使使召敞,即裝隨使者詣公車上書。天子引敞見,拜為冀州刺史。敞起亡命,復奉使典州。命,名也。謂所犯罪名已定,而逃亡避之,謂之亡命。青組、朱軒,並二千石之車飾。方臣所荷,未足為泰,豈臣蒙垢含吝,所宜忝竊;范曄後漢書,陳蕃曰:鄙吝之萌,復存於心。方言曰:貪而不施謂之吝。非臣毀宗夷族,所能上報。喜懼參並,悲慚哽結。拘守常憲,當便道之官,如淳漢書注曰:律,二千石以上告歸寧,不過行在所者,便道之官無問也。不得束身奔走,稽顙城闕。瞻系天衢,馳心輦轂,天衢,已見上薦禰衡表。輦轂,已見上求通親親表。臣不勝屏營延仰。謹拜表以聞。國語,申胥曰:昔楚靈王獨行屏營。

文選考異
注“到官上表”:袁本、茶陵本“ 表”下有“謝恩”二字。
臣機頓首頓首死罪死罪:茶陵本無此十字,有“中謝”二字,是也。袁本並無“中謝” ,非。尤用善謝開府表注所云添改,益非。

注“范曄”下至“不知所裁”: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八字。

臣本吳人:茶陵本無“吳人”,校語云五臣有“吳人”。袁本有,無校語。案:袁用五臣也,此以亂善。

注“群萃而同處”:案:“同” 當作“州”。各本皆誤。

注“兩宮東宮及上台也”:袁本無此八字,所載五臣向注有之。茶陵本並善入五臣,尤蓋因此錯混耳。袁本是也。

注“王隱晉書曰袁瑜”:袁本、茶陵本“袁”作“爰”。案:二本是也。爰,姓,見廣韻“爰”字下。又,依此似正文善“爰”,五臣“袁” ,各本亂之而失著校語。又案:二本自此至“字道淵” 共為一節,在後“曹武”下。然則“馮熊字文羆、顧榮字彥先”二句,亦王隱書,尤割裂者,非。

而不能不恨恨者:何校“恨恨” 改“悢悢”。袁本雲善作“恨恨”。茶陵本雲五臣作“ 悢悢”。案:各本所見皆傳寫誤也。與蘇武詩二本校語,五官作“恨恨”,善作“悢悢”,與此全屬相反。彼是此非。

注“攜手逐秦”:陳雲,“逐” ,“遯”誤,是也。各本皆誤。

注“青組朱軒並二千石之車飾” :袁本無此十一子,所載五臣濟注有之。茶陵本並善入五臣,尤蓋因此錯混耳。袁本是也。

勸進表何法盛晉書曰:劉琨連名勸進,中宗嘉之。晉紀曰:劉琨作勸進表,無所點竄,封印既畢,對使者流涕而遣之。

 劉越石

建興五年晉書曰:建興,閔帝年號。三月癸未朔十八日辛丑,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河北並冀幽三州諸軍事、領護軍匈奴中郎將、司空、并州刺史、廣武侯臣琨,使持節侍中都督冀州諸軍事、撫軍大將軍、冀州刺史、左賢王、渤海公臣磾,頓首死罪,上書。

臣琨臣磾,頓首頓首,死罪死罪。臣聞天生蒸人,樹之以君,所以對越天地,司牧黎元。左傳,邾文公曰:天生人而樹之君,以利之也。典引曰:發祥流慶,對越天地。左傳,師曠曰:天生人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孝經鉤命決曰:天有顧盼之義,授圖於黎元。聖帝明王鑑其若此,易緯曰:聖帝明王,所以致太平。知天地不可以乏饗,故屈其身以奉之;范曄後漢書,袁紹上疏曰:洛邑乏祀。荀悅申鑒曰:聖王屈己以申天下之樂。知黎元不可以無主,故不得已而臨之。東觀漢記,馮異曰:更始敗亡,天下無主。莊子曰:君子不得已而臨蒞天下也。社稷時難,則戚藩定其傾;郊廟或替,則宗哲纂其祀。所以弘振遐風,式固萬世, 牽秀衛公誄曰:仰(耳希) 遐風,重輝冠世。毛詩曰:式固爾猶。三五以降,靡不由之。史記,楚子西曰: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