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三十七

陛下篤慎取士,必須效試,乞令衡以褐衣召見。 漢書,劉敬曰:臣衣褐,衣褐見。無可觀採,臣等受面欺之罪。漢書曰:上以張湯懷詐面欺。

文選考異
薦禰衡表:袁本、茶陵本“表”下有“一首”二字。案:有者是也。後每題下盡同,卷首所列子目亦同。下卷放此。
陛下睿聖:茶陵本“睿”作“叡 ”,雲五臣作“睿”。袁本雲善作“叡”。案:范書作 “叡”,此尤以五臣亂善。

注“具作其事”:陳雲“作”, “上”誤。今案:汪文盛刻班書是“作”字,章懷注范書引亦是“作”字,陳所說非也。

注“無所遺失”:袁本“失”下有“也”字。茶陵本無。此初有而脩去之。

掌技者之所貪:茶陵本“技”作 “伎”,雲五臣作“技”。袁本作“技”,無校語。案:袁用五臣也。范書作“台牧”,章懷注諸本並作“台牧”,未詳其義。融集作“堂牧”。汪文盛刻范書如此,其實“堂牧”即“掌技”之偽耳。“伎”、“技”同字,或選所據融集作“伎”也。

注“古善相馬者”:袁本、茶陵本“古”下有“者”字,此初有而脩去之。案:“者” 當作“之”,所引觀表篇文也。七發與吳季重書注作“ 之”,是;七命注及此作“者”,非。

出師表蜀志曰:建興五年,亮率軍北駐漢中,臨發上疏。
 諸葛孔明蜀志云:諸葛亮,字孔明,琅邪人也。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謂先主曰:諸葛孔明乃臥龍也,將軍豈欲見之乎?先主遂詣見之。及即帝位,拜為丞相。後主即位,十二年卒。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徂。孟子曰:君子創業垂統。今天下三分,益州罷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歲以秋為功畢,故以喻時之要也。馮衍與田邑書曰:忠臣立功之日,志士馳馬之秋。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亡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遇,欲報之於陛下也。遇,謂以恩相接也。史記,豫讓曰:以國士遇我。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志士之氣,漢書,谷永上書曰:王法納乎聖聽。莊子,盜跖曰:此父母之遺德也。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方言曰:菲,薄也。郭璞曰:微薄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毛詩曰:嗚呼小子,未知臧否。何休公羊傳注曰:否,不也。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於宜反董允等,楚國先賢傳曰:郭攸之,南陽人,以器業知名。蜀志曰:費禕,字文偉,江夏人也。後主襲位,亮上疏曰:侍中郭攸之、費禕。然攸之與禕俱為侍中。又曰:董允,字休昭,後主襲位,遷黃門侍郎。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也。將軍向寵,蜀志曰:向寵,襄陽人也,建興元年為中部督,典宿衛兵,遷中領軍。性行淑均,曉暢軍事,廣雅曰:暢,達也。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穆,優劣得所也。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士,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桓、靈,後漢二帝,用閹□所敗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蜀志曰:建興二年,陳震拜尚書。又曰:諸葛亮出駐漢中,張裔領留府長史。又曰:蔣琬遷參軍,統留府事。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