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十

入鄭都而抵掌:案:“抵”當作 “抵”。各本皆非也,說見前。

注“毛萇曰□”: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陳雲下當有“滅”也。案:此尤延之添改而仍脫誤。

外罹西楚之禍:袁本、茶陵本“ 罹”作“離”。案:“離”是也。

率土且弗遺:袁本、茶陵本“且 ”下有“猶”字。案:此亦無可考也。

況於卿士乎:袁本作“而況於卿士乎矣”,雲善無七字。茶陵本作“而況於卿士乎”,亦云善無六字。尤本此處脩改乃取五臣五字以亂善,非也。

注“漢書曰”下至“降軹道旁” :此十九字袁本、茶陵本無。案:有者是。

注“漢書曰疏廣”下至“東都門外”:此六十八字袁本無,因五臣同善而節也。茶陵本亦有。有者是。

注“青春爰謝”:案:“爰”當作“受”。此大招文也。正文雲“孟秋爰謝”,善引此及王逸注者,但取“謝”字耳。其楚詞之“春受”,潘賦之“秋爰”,各自為義。五臣乃改賦作“孟春受謝” ,不知岳以仲夏憑軾,及此蒞職,初不改歲,何言春乎?各本又因善正文之“爰”回改注“受”字,亦為失之。其他篇注誤為“爰”者,不盡出。

注“尚書曰予思日孜孜”: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

注“乘風懸鐘華祠樂”:案:“ 祠”當作“洞”。袁本茶陵本作“獨”,亦誤。

金狄遷於灞川:袁本、茶陵本“ 灞”作“霸”。案:“霸”是也。注中皆作“霸”。

注“潘岳關中記”下至“重不可致”:此三十六字袁本、茶陵本無,因五臣同善而節也。有者是。

注“次道南”:袁本、茶陵本“ 次”作“大”,是也。

注“臨危”下至“蘇武也”:此十六字袁本、茶陵本無。案:有者是。

陸賈之優遊宴喜:何校“宴”改 “燕”。案:據注引毛詩也。其實“宴”、“燕”同字,亦未當改。廣絕交論“陸大夫宴喜西都”注正引此。

注“司馬長卿王子淵楊子云也” :此十一字袁本、茶陵本無。案:有者是。

注“胡廣曰”:案:“廣”下當有“書”字。後屢引。各本皆脫。

注“洞門高廓”:陳雲“廓”別本作“廊”。案:今未見。外戚傳是“廊”字。

注“文成將軍李少翁”下至“亦何在也”:此一節注四十字,袁本系“五臣良曰”下,其善注作“班固漢書贊曰如武帝有雄才大略文成已見上文”二十字。案:此尤本所見,以五臣語當善,反失真善注,誤甚,幸袁本訂正之。但袁“文成”下尚少“五利”二字,引漢書“有”當作“之”,為小誤。茶陵本載善註上十四字與袁同,下“文成”、“五利”悉復出,亦非。

注“西都賦曰抗仙掌”下至“乾雲霧以上達”:袁本無此二十六字,其善注作“並已見上文”。案:袁本是也。茶陵本悉復出,與此全異,亦非。

注“漢書曰武帝作角牴戲”下至 “絡以隋珠和璧”:袁本無此三十三字。案:不當有也。善下注所謂“余並已見上文”,即指此等耳。茶陵本悉復出,仍與此不同,亦非。

注“漢書曰武帝”下至“勒功中嶽”: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七字。案:不當有也。說在上條。

注“人情驚懼”: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