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卷五十七 志第四十七



周舍《禮疑義》五十卷

何佟之《禮記義》十卷

又《禮答問》十卷

戚壽《雜禮義問答》四卷

賀瑒《禮論要鈔》一百卷

賀述《禮統》十二卷

崔靈恩《周官集注》二十卷

又《三禮義宗》三十卷

元延明《三禮宗略》二十卷

皇侃《禮記講疏》一百卷

又《義疏》五十卷

《喪服文句義》十卷

沈重《周禮義疏》四十卷

又《禮記義疏》四十卷

熊安生《義疏》四十卷

劉芳《義證》十卷

沈文阿《喪服經傅義疏》四卷

又《喪服發題》二卷

夏侯伏朗《三禮圖》十二卷

《禮記隱》二十六卷

《禮類聚》十卷

《禮儀雜記故事》十一卷

《禮統郊祀》六卷

《禮論要鈔》十三卷

《區分》十卷

《禮論鈔略》十三卷

《禮記正義》七十卷(孔穎達、國子司業朱子奢、國子助教李善信賈公彥柳士宣范義郡、魏王參軍事張權等奉詔撰,與周玄達、趙君贊、王士雄、趙弘智覆審。)

賈公彥《禮記正義》八十卷

又《周禮疏》五十卷

《儀禮疏》五十卷

魏徵《次禮記》二十卷(亦曰《類禮》。)

王玄度《周禮義決》三卷

又注《禮記》二十卷

元行沖《類禮義疏》五十卷

《御刊定禮記月令》一卷(集賢院學士李林甫、陳希烈、徐安貞、直學士劉光謙齊光乂陸善經、脩撰官史玄晏、待制官梁令瓚等註解。自第五易為第一。)

成伯璵《禮記外傳》四卷

王元感《禮記繩愆》三十卷

王方慶《禮經正義》十卷

《禮雜問答》十卷

李敬玄《禮論》六十卷

張鎰《三禮圖》九卷

陸質《類禮》二十卷

韋彤《五禮精義》十卷

丁公著《禮志》十卷

《禮記字例異同》一卷(元和十二年詔定。)

丘敬伯《五禮異同》十卷

孫玉汝《五禮名義》十卷

杜肅《禮略》十卷

張頻《禮粹》二十卷

右《禮》類六十九家,九十六部,一千八百二十七卷。(失姓名七家,元行沖以下不著錄十六家,二百九十五卷。)

桓譚《樂元起》二卷

又《琴操》一卷

孔衍《琴操》二卷

荀勖《太樂雜歌辭》三卷

又《太樂歌辭》二卷

樂府歌詩》十卷

謝靈運《新錄樂府集》十一卷

信都芳刪注《樂書》九卷

留進《管弦記》十二卷

凌秀《管弦志》十卷

公孫崇《鐘磬志》二卷

梁武帝《樂社大義》十卷

又《樂論》三卷

沈重《鐘律》五卷

釋智匠《古今樂錄》十三卷

鄭譯《樂府歌辭》八卷

又《樂府聲調》六卷

蘇夔《樂府志》十卷

李玄楚《樂經》三十卷

元殷《樂略》四卷

又《聲律指歸》一卷

翟子《樂府歌詩》十卷

又《三調相和歌辭》五卷

劉氏、周氏《琴譜》四卷

陳懷《琴譜》二十一卷

《漢魏吳晉鼓吹曲》四卷

《琴集歷頭拍簿》一卷

《外國伎曲》三卷

又一卷

《論樂事》二卷

《歷代曲名》一卷

《推七音》一卷

《十二律譜義》一卷

《鼓吹樂章》一卷

李守真《古今樂記》八卷

蕭吉《樂譜集解》二十卷

武后《樂書要錄》十卷

趙邪利《琴敘譜》九卷

張文收《新樂書》十二卷

劉貺《太樂令壁記》三卷

徐景安《歷代樂儀》三十卷

崔令欽《教坊記》一卷

吳兢《樂府古題要解》一卷

郗昂《樂府古今題解》三卷(一作王昌齡。)

段安節《樂府雜錄》一卷(文昌孫)

竇璡《正聲樂調》一卷

玄宗《金鳳樂》一卷

蕭祜《無射商九調譜》一卷

趙惟暕《琴書》三卷

陳拙《大唐正聲新址琴譜》十卷

呂渭《廣陵止息譜》一卷

李良輔《廣陵止息譜》一卷

李約《東杓引譜》一卷(勉子,兵部員外郎。)

齊嵩《琴雅略》一卷

王大力《琴聲律圖》一卷

陳康士《琴譜》十三卷(字安道,僖宗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