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卷五十七 志第四十七



注《詩緯》三卷

右讖緯類二家,九部,八十四卷。

劉向《五經雜義》七卷

又《五經通義》九卷

《五經要義》五卷

許慎《五經異義》十卷(鄭玄駁。)

楊方《五經〈釒句〉沉》十卷

楊思《五經咨疑》八卷

元延明《五經宗略》四十卷

劉炫《五經正名》十二卷

沈文阿《經典玄儒大義序錄》十卷

班固等《白虎通義》六卷

鄭玄《六藝論》一卷

譙周《五經然否論》五卷

《鄭志》九卷

《鄭記》六卷

王肅《聖證論》十一卷

梁武帝《孔子正言》二十卷

簡文帝《長春義記》一百卷

樊文深《七經義綱略論》三十卷

又《質疑》五卷

張譏《游玄桂林》二十卷

《諡法》三卷(荀顗演,劉熙注。)

沈約《謚例》十卷

賀琛《諡法》三卷

《集天名稱》三卷

陸德明《經典釋文》三十卷

顏師古《匡謬正俗》八卷

趙英《五經對訣》四卷(英,龍朔中汲令。)

劉迅《六說》五卷

劉貺《六經外傳》三十七卷

張鎰《五經微旨》十四卷

韋表微《九經師授譜》一卷

裴僑卿《微言注集》二卷(開元中鄭縣尉。)

高重《經傳要略》十卷

王彥威《續古今諡法》十四卷

慕容宗本《五經類語》十卷(字泰初,幽州人,大中時。)

劉氏《經典集音》三十卷(熔,字正范,絳州正平,鹹通晉州長史。)

右經解類十九家,二十六部,三百八十一卷。(失姓名一家,趙英以下不著錄十家,一百二十七卷。)

《爾雅》李巡《注》三卷

樊光《注》六卷

孫炎《注》六卷

沈琁《集注》十卷

郭璞《注》一卷

又《圖》一卷

《音義》一卷

江灌《圖贊》一卷

又《音》六卷

李軌解《小爾雅》一卷

楊雄《別國方言》十三卷

劉熙《釋名》八卷

韋昭《辨釋名》一卷

李斯等《三蒼》三卷(郭璞解。)

杜林《蒼頡訓詁》二卷

張揖《廣雅》四卷

又《埤蒼》三卷

《三蒼訓詁》三卷

《雜字》一卷

《古文字訓》二卷

樊恭《廣蒼》一卷

史游《急就章》一卷(曹壽解。)

顏之推《注》一卷

司馬相如《凡將篇》一卷

班固《在昔篇》一卷

《太甲篇》一卷

蔡邕《聖草章》一卷

又《勸學篇》一卷

《今字石經論語》二卷

崔瑗《飛龍篇篆草勢合》三卷

許慎《說文解字》十五卷

呂忱《字林》七卷

楊承慶《字統》二十卷

馮乾《括字苑》十三卷

賈魴《字屬篇》一卷

葛洪《要用字苑》一卷

戴規《辨字》一卷

僧寶志《文字釋訓》三十卷

周成《解文字》七卷

王延《雜文字音》七卷

王氏《文字要說》一卷

阮孝緒《文字集略》一卷

彭立《文字辨嫌》一卷

王愔《文字志》三卷

顧野王《玉篇》三十卷

李登《聲類》十卷

呂靜《韻集》五卷

陽休之《韻略》一卷

又《辨嫌音》二卷

夏侯詠《四聲韻略》十三卷

張諒《四聲部》三十卷

趙氏《韻篇》十二卷

陸慈《切韻》五卷

郭訓《字旨篇》一卷

《古文奇字》二卷

衛宏《詔定古文字書》一卷

虞龢《法書目錄》六卷

衛恆《四體書勢》一卷

蕭子云《五十二體書》一卷

庾肩吾《書品》一卷

顏之推《筆墨法》一卷

僧正度《雜字書》八卷

何承天《纂文》三卷

顏延之《纂要》六卷

又《詰幼文》三卷

張推《證俗音》三卷

顏愍楚《證俗音略》一卷

李虔《續通俗文》二卷

李少通《俗語難字》一卷

諸葛潁《桂苑珠叢》一百卷

朱嗣卿《幼學篇》一卷

項峻《始學篇》十二卷

王羲之《國小篇》一卷

楊方《少學集》十卷

顧凱之《啟疑》三卷

蕭子范《千字文》一卷

周興嗣《次韻千字文》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