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卷五十七 志第四十七



許康佐等集《左氏傳》三十卷(一作文宗御集。)

徐文遠《左傳義疏》六十卷

又《左傳音》三卷

陰弘道《春秋左氏傳序》一卷

李氏《左傳異同例》十三卷(開元中,右威衛錄事參軍,失名)

馮伉《三傳異同》三卷

劉軻《三傳指要》十五卷

韋表微《盧春秋三傳總例》二十卷

王元感《春秋振滯》二十卷

韓滉《春秋通》一卷

陸質集注《春秋》二十卷

又集傳《春秋纂例》十卷

《春秋微旨》二卷

《春秋辨疑》七卷

樊宗師《春秋集傳》十五卷

《春秋加減》一卷(元和十三年,國子監脩定。)

李瑾《春秋指掌》十五卷

張傑《春秋圖》五卷

又《春秋指元》十卷

裴安時《左氏釋疑》七卷(字適之,大中江陵少尹。)

第五泰《左傳事類》二十卷(字伯通,青州益都人,鹹通鄂州文學。)

成玄《公谷總例》十卷(字又玄,鹹通山陽令。)

陸希聲《春秋通例》三卷

陳岳《折衷春秋》三十卷(唐末鍾傳江西從事。)

郭翔《春秋義鑒》三十卷

柳宗元《非國語》二卷

右《春秋》類六十六家,一百部,一千一百六十三卷。(失姓名五家,王玄度以下不著錄二十二家。四百三卷。)

《古文孝經》孔安國《傳》一卷

劉邵《注》一卷

《孝經》王肅《注》一卷

鄭玄《注》一卷

韋昭《注》一卷

孫熙《注》一卷

蘇林《注》一卷

謝萬《注》一卷

虞盤佐《注》一卷

孔光《注》一卷

殷仲文《注》一卷

殷叔道《注》一卷

徐整《默注》二卷

車胤《講孝經義》四卷

荀勖《講孝經集解》一卷

皇侃《義疏》三卷

何約之《大明中皇太子講義疏》一卷

梁武帝《疏》十八卷

太史叔明《發題》四卷

劉炫《述義》五卷

張士儒《演孝經》十二卷

《應瑞圖》一卷

賈公彥《孝經疏》五卷

魏克己注《孝經》一卷

任希古《越王孝經新義》十卷

《今上孝經制旨》一卷。(玄宗。)

元行沖《御注孝經疏》二卷

尹知章注《孝經》一卷

孔穎達《孝經義疏》(卷亡。)

王元感注《孝經》一卷

李嗣真《孝經指要》一卷

平貞諲《孝經議》(卷亡。)

徐浩《廣孝經》十卷(浩稱四明山人,乾元二年上,授校書郎。)

右《孝經》類二十七家,三十六部,八十二卷。(失姓名一家,尹知章以下不著錄六家,一十三卷。)

《論語》鄭玄《注》十卷

又注《論語釋義》一卷

《論語篇目弟子》一卷

王弼《釋疑》二卷

王肅注《論語》十卷

又注《孔子家語》十卷

李充注《論語》十卷

梁覬《注》十卷

孟厘《注》九卷

袁喬《注》十卷

尹毅《注》十卷

張氏《注》十卷

何晏《集解》十卷

孫綽《集解》十卷

盈氏《集義》十卷

江熙《集解》十卷

徐氏《古論語義注譜》一卷

虞喜《贊鄭玄論語注》十卷

暢惠明《義注》十卷

宋明帝補《衛瓘論語注》十卷

欒肇《論語釋》十卷

又《駁》二卷

崔豹《大義解》十卷

繆播《旨序》二卷

郭象《體略》二卷

戴詵《述議》二十卷

劉炫《章句》二十卷

皇侃《疏》十卷

褚仲都《講疏》十卷

《義注隱》三卷

《雜義》十三卷

《剔義》十卷

徐邈《音》二卷

《孔叢》七卷

王勃《次論語》十卷

賈公彥論《論語疏》十五卷

韓愈注《論語》十卷

張籍《論語注辨》二卷

右《論語》類三十家,三十七部,三百二十七卷。(失姓名三家,韓愈以下不著錄二家,十二卷。)

宋均注《易緯》九卷

注《禮緯》三十卷

注《詩緯》三卷

注《樂緯》三卷

注《春秋緯》三十八卷

注《論語緯》十卷

注《孝經緯》五卷

鄭玄注《書緯》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