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卷二十八下 志第十八下



陰曆蝕差千二百七十五,蝕限三千五百二十四,或限三千六百五十九。陽曆蝕限百三十五,或限九百七十四。以蝕朔所入氣日下差積,陰曆減之,陽曆加之,各為蝕定差及定限。朔在陰曆,去交定分滿蝕定差已上者,為陰曆蝕。不滿者,雖在陰曆,皆類同陽曆蝕。其去交定分滿定限已下者,的蝕。或限已下者,或蝕。

陰曆蝕者,置去交定分,以蝕定差減之,余百四已下者,皆蝕既。已上者,以百四減之。余以百四十三約之。其入或限者,以百五十二約之。半已下,為半弱。半已上,為半強。以減十五,余為日蝕之大分。其同陽曆蝕者,其去交定分少於蝕定差六十已下者,皆蝕既。已上者,以陽曆蝕定限加去交分,以九十約之。其陽曆蝕者,置去交定分,亦以九十約之。入或限者,以百四十三約之。皆半已下,為半弱。半已上,為半強。命之,以十五為限,得日蝕之大分。

月在陰曆,初起西北,甚於正北,復於東北。月在陽曆,初起西南,甚於正南,復於東南。其蝕十二分已上,皆起於正西,復於正東。

凡日蝕之大分,皆因增二。其陰曆去交定分多於蝕定差七十已上者,又增;三十五已下者,又增半。其同陽曆去交定分少於蝕定差二十已下者,又增半;四已下者,又增少。各為泛用刻率。

置去交定分,以交率乘之,二十乘交數除之;其月道與黃道同名者,以加朔望定小余:異名者,以減朔、望定小余:為蝕定余。如求發斂加時術入之,得蝕甚辰刻。各置泛用刻率,副之。以乘其日入轉損益率,如通法而一。所得應朒者,依其損益;應朓者,損加、益減其副:為定用刻數。半之,以減蝕甚辰刻,為虧初;以加蝕甚辰刻,為復末。(其月蝕,置定用刻數,以其日每更差刻除,為更數。不盡,以每籌差刻除,為籌數。綜之為定用更籌。乃累計日入後至蝕甚辰刻,置之,以昏刻加日入辰刻減之,余以更籌差刻除之。所得命以初更籌算外,得蝕甚更籌。半定用更籌減之,為虧初;加之,為復末。按天竺俱摩羅所傳斷日蝕法,日躔郁車宮者,的蝕。其餘據日所在宮,火星在前三及後五之宮,並伏在日下,則不蝕。若五星皆見,又水在陰曆及三星已上同聚一宿,則亦不蝕。凡星與日別宮或別宿則易斷,若同宿則難。天竺所云十二宮,即中國之十二次。郁車宮者,降婁之次也。)

九服之地,蝕差不同。先測其地二至及定春秋分中晷長短,與陽城每日中晷常數較取同者,各因其日蝕差為其地二至及定春秋分蝕差。以夏至差減春分差,以春分差減冬至,各為率。並二率,半之,六而一,為夏率。二率相減,六而一,為總差。置總差,六而一,為氣差。半氣差,以加夏率,又以總差減之,為冬率。(冬率即冬至率。)每以氣差加之,各為每氣定率。乃循積其率,以減冬至蝕差,各得每氣初日蝕差。(求每日,如陽城法求之。若戴日之南,當計所在地,皆反用之。)

○七曰步五星術

△歲星

終率百二十一萬二千五百七十九,秒六。

終日三百九十八,餘二千六百五十九,秒六。

變差三十四,秒十四。

象算九十一,餘二百三十八,秒五十七,微分十二。

爻算十五,余百六十六,秒四十二,微分八十二。

△熒惹

終率二百三十七萬一千三,秒八十六。

終日七百七十九,餘二千八百四十三,秒八十六。

變差三十二,秒二。

象算九十一,餘二百三十八,秒四十三,微分八十四。

爻算十五,余百六十六,秒四十,微分六十二。

△鎮星

終率百一十四萬九千三百九十九,秒九十八。

終日三百七十八,餘二百七十九,秒九十八。

變差二十二,秒九十二。

象算九十一,餘二百三十七,秒八十七。

爻算十五,余百六十六,秒三十一,微分十六。

△太白

終率百七十七萬五千三十,秒十二。

終日五百八十三,餘二千七百一十一,秒十二。

中合日二百九十一,餘二千八百七十五,秒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