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二百四十三·列傳第一百四十



全節,字成季,饒州安仁人。年十三,學道於龍虎山。至元二十四年,至京師,從留孫見世祖。三十一年,成宗至自朔方,召見,賜古周玉蟠螭環一,敕每次歲侍從行幸,所司給廬帳、車馬、衣服、廩餼,著為令。大德十一年,授玄教嗣師,賜銀印,視二品。至大元年,賜七寶金冠、織金文之服。三年,贈其祖昭文館大學士,封其父司徒、饒國公,母饒國太夫人,名其所居之鄉曰榮祿,時曰具慶。至治元年,留孫卒。二年,制授特進、上卿、玄教大宗師、崇文弘道玄德真人、總攝江淮荊等處道教、知集賢道教事,玉印一、銀印二,並授之。

全節嘗代祀岳瀆還,成宗問曰:“卿所過郡縣,有善治民者乎?”對曰:“臣過河南,總管盧贄平易無為,而民以安靖。”成宗曰:“吾憶其人。”即日召拜集賢學士。成宗崩,仁宗至自懷孟,有狂士以危言翰林學士閻復,事叵測。全節言於李孟,孟以聞,仁宗意解,復告老而去。當時以為朝廷得敬大臣體,而不以口語傷賢者,全節蓋有力焉。

全節雅好結士大夫,推轂善類,唯恐不盡其力。至於振窮周急,未嘗以恩怨民其心,時諭稱之。卒年八十有二,其徒夏文泳嗣。

真大道教者,金季道士劉德仁之所立也。其教以苦節危行為要,而不妄取於人、不苟侈於已。五傳至酈希誠,居燕京天寶宮,見知憲宗,始名其教曰真大道,授希誠太玄真人,領教事,內出冠服以賜,仍給紫衣三十襲,賜其從者。

至元五年,世祖命其徒孫德福統轄諸路真大道,錫銅章。二十年,改賜銀印二。又三傳而至張清志,年十六從天寶李道士游,其後徒眾益盛。清志事母孝,母常病疽,口吮其膿,遂愈。又患膈氣,清志禱於神,進藥,母吐涎塊如瓜,病若失。授演教大宗師凝神沖妙元應真人。東海大珠山、牢山,舊金虎,清志往居之,虎皆避徒,然頗為人害。清志曰:“是吾奪其所也。”遂去之。後居臨汾,地大震,城郭摧壓,死者不可勝計,獨清志所居裂為二,無少損焉。乃遍巡木石間,聽呻吟聲,救活者甚眾。朝廷重其名,給驛致之,俾掌教事,清志徒步至京師,深居簡出,人或不識其面。貴人達官來見,率告病,伏臥內不肯起。後卒於京師。

太一教者,始金天眷中道士蕭抱珍,傳太一三元法碇求,因名其教曰太一。四傳而至蕭輔道。世祖在潛邸聞其名,命史天澤召至和林,賜對稱旨,留居宮邸。以老,請授弟子李居壽掌其教事。

至元十一年,建太一宮於兩京,命居壽居之,領祠事,且禋祀六丁,以繼太保劉秉忠之職。十三年,賜太一掌教宗師印。十六年十月辛丑,日直元辰,敕居壽祠醮,奏赤間於天,凡五晝夜。事畢居壽請間曰:“皇太子春秋鼎盛,宜參預國政。”且又因典瑞董文忠以為言,世祖喜曰:“行將及之。”其後詔太子參朝政,庶事先啟後聞,皆自居壽發之。

莫起炎,寧南仲,湖州人,後更名洞乙,以自號為月鼎。入青成山,見徐無極,受五盞之法。又聞南豐鄒鐵壁,得王侍辰《雷書》,秘不傳,嘫往求之,托為僮隸。鄒病革,洞乙且以實告,鄒驚嘆,即以書授之。於是洞乙如雷雨,制鬼挽救,動若有神物從之者。

宋寶祐中,浙東大旱,馬廷鸞守紹興,延致之。洞乙建壇場,瞑目按劍,召雷神役之,俄大雨傾注。宋理宗聞之,賜詩一道,稱為神仙。

至元五年,世祖遣御史中丞崔彧求異人江南,物色得之。召見上都,帝賜以果餚。時天氣晴霽,帝曰:“可聞雷否?”洞乙曰:“可!”即取胡桃擲地,雷應聲而發,震撼殿廷,帝為之改容。復使請雨,雨立至。帝大悅,賜以金繒。洞乙碎截之,為濟寒乞帝。疑其物微盛,有所賚亦不受。敕掌道教事,洞乙以年耄辭。

遂南歸,益自放於酒。嘗與客飲西湖舟中,赤曰當天,客請假片雲覆之。洞乙特果漂杯中,頃之雲自湖畔起,翳於日下。洞乙寓道觀,中秋,觀中道士會飲,不及洞乙。俄有片雲蔽月,道士知洞乙所為,急延之上座,且謝罪。洞乙以手指之,雲即散去。憶民為鬼所恁,往洞乙,遇之酒肆中。洞乙僦酒饌之,及歸而病已愈賣餅者為物竊其餅,訴於洞乙。召雷南之。雲中有胡孫首,下投於市。

洞乙佯狂避世,不妄與人交,然頗問疾病。有來告,或以蟹中黃篆符與之,或摘劃木葉,噓氣授之,無不立愈,感以真官稱之。一日,謂其徒王繼莘等曰:“明年正月十有三日,我將化於沙家渡。”及期,瞑目坐,夜坐雷雨大作,洞乙書偈而卒,年六十有九。洞乙之收不輕授人,惟繼莘及潘民得其傳。繼莘授張善湘,善湘授步宗浩,宗浩授周元真,元真萬奇特,若設醮,能使君鶴迴翔壇上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