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五十五·志第二十二



大寧路織染局,大使一員,副使一員,照略案牘一員。

雲州織染提舉司。提舉一員,同提舉、副提舉各一員。照略案牘一員。

順德路織染局。大使、副使各一員,照略案牘一員。

前德中織染人匠局,大使一員,副使一員,照略案牘一員。

懷慶路織染局。大使、副使各一員,照略案牘一員。

宣德府織染提舉司。提舉一員,同提舉、副提舉各一員,照略案牘一員。

東聖州織染局。院長一員,局副一員。

宣德八魯局。提領一員,副使一員。

東平路疃局。直長一員。

興和路尋麻林人匠提舉司。提舉一員,同提舉、副提舉和一員,照略案牘一員。

陽城天城織染局。提領一員,副使一員,照略案牘一員。

巡河提領所。提領二員,副提領一員。《元典章》:綾錦紋繡、大同織染、弘州錦院、瑪淄、朔州毛子鑌鐵、雲內州織染、唐像、出臘、石局、銅局、大都氈局,別失八里人匠、彰德熟皮甸皮人匠、銀局、塑局,大都染局,中山真定雜造等,麻納失失、縉山毛子鏇正局,各局大使三百戶下,一百戶上,俱從七品。織染局、紋繡局,將作院、簾絞錦雜造別失八里人匠、平陽系官雜造、尋麻林納失失、弘州錦院、上和大都中山真定鐵局、懷盂深州大名路恩州織染局,各局副使俱從八品。上都氈、出臘、彰德人匠、大同織染、順德織染、浮梁磁、唐像各局,副使俱正九品。

中書分省。至正十一年,置中書分省於濟寧,以松壽為參知政事。十二年,中書右丞玉樞虎兒吐華等開分省於彰德。十四年,升濟寧分省參政為平章政事。是後,嘗置右丞。十五年,前德分省增左右丞二員。十七年,以平章答蘭等分省陵州,平章臧卜分省冀寧。二十三年,罷冀寧分者。二十七年,以添設平章蠻子分省保定,左丞相也速分省山東,沙藍答里仍中書左丞相分省大同。又置分省於冀寧、真定二處。

行中書省。秩從一品,國初,有征伐之事,皆稱行省,未有定製。至元元年,始分立行中書省,皆以省官出領其事。其後嫌於外重,改為行中書省。凡軍國重事,無不領之,與都省相為表里。至元二十四年,改行尚書省,尋如舊。至大二年,又改行尚書省。二年,復如舊。凡十省,每省丞相一員,從一品。平章二員。從一品。右丞一員,左丞一員。俱正二品。參知政事二員,從二品。甘肅、嶺北二省備減一員。郎中二員,從五品。員外郎二員,從六品。都事二員。從七品。舊制:參知政事之下,有僉省、同僉。大德九年,罷,不置。丞相或置不置。以慎於擇人,故往往缺焉。又其屬:

檢校所。檢校一員。正七品。

照磨所。照磨一員,從八品。

架閣庫,管勾一員,正八品。

理問所。理問二員。正四品。副理間二員,從五品。知事一員,提控案牘一員。

都鎮撫司。都鎮撫一員,副都鎮撫一員。

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至元五年,詔參政阿里僉行省事於河南等路,立省。二十八年,以河南江北系要衝之地,宜於汴梁立省,以控治之,遂移行省於汴梁路。

江浙等處行中書省。至元十三年,置江淮行省,治場州。二十一年,遷於杭州。二十二年,割江北諸路隸河南,改江浙行省。

江西等處行中書省。至元十四年置。十五年,併入福建行省。十七年,仍置省於龍興府,福建自為行省。二十年,並泉州行省入福建,治泉州。二十二年,並福建於江西。二十三年,又以福建併入江浙。

湖廣等處行中書省。至元十一年,伯顏伐宋,行中書省事於襄陽。尋以別將分省鄂州。為荊湖等路行中書省。十三年,徒治潭州。十八年,復徒鄂州。

陝西等處行中書省。中統元年,以商挺領秦蜀五路四川行省事。三年。改立陝西四川行中書省,治京兆。至元三年,移利州。十七年。復還京兆。十八年,分省四川。二十一年,仍合為陝西四川行省。二十三年,四川置行省,木首所轄惟陝西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