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五十五·志第二十二



元貞元年,改商議省事為平章軍國重事。從一品。

大德三年,復置左丞相。七年,詔中書省設官,自左右丞相以下,平章二員,左右丞各一員,參知政事二員,定為八府。

至大二年,再立尚書省,置尚書省左、右丞相各一員,平章政事三員,左、右丞各一員,參知政事二員;中書省增平章政事為五員,左丞二員,左丞三員。四年,尚書省併入中書省,尚書省丞相以下諸官並罷;中書省左、右丞相為四員,參知政事三員。

至順元年,定平章政事為四員,右丞一員,左丞一員,參知政事二員。三年,以燕鐵木兒專權,專任一相,不設左丞相。自後,左丞相或置或不置。

元統三年,命右丞相伯顏獨長台司。

後至元五年,加右丞相伯顏為大丞相。八年,命脫脫為右丞相,復置左丞相。

至正七年,置議事平章四員。十二年,以賈魯為添設左丞,悟良合台為添設參知政事,又以杜秉彝為添設參政,哈麻為添設右丞。十四年,以呂思誠為添設左丞。二十七年,以蠻子為添設第三平章,帖里帖木兒為添設左丞相。

參議中書省事,中統元年始置一員,至元二十二年累增至六員,大德元年省為四員。其治曰參議府、左右司,中統元年置,後改紿事中、中書舍人,校正等官。至元九年,仍設左右司,並為一司。十五年,分置兩司。至大二年,並左右司為一。四年,仍分置如舊制。

照磨,中統元年置二員,至元八年省為一員。

管勾,中統元年置二員,至元三年省為一員。

架閣庫管勾,至元三年始置二員,其後增置員數不一,至順初定為二員。

斷事官,正三品。元初職行最重,以御位下及中宮、東宮諸王各投下怯薛丹等人為之。中統元年,十六位下置三十一員。至元六年,十七位下置三十四員。七年,十八位下置三十五員。二十八年,分立兩省斷事官,隨省並置。二十九年,十八位下置三十六員,並人中書省。三十一年,復增二員。後定置,自御位下及諸王位下共四十一員。

經歷一員,從七品。

知事一員。從八品。

客省使。正五品。使四員,正五品。副使二員,正六品。掌直省舍人、宣使等選舉差遣之事。

檢校官四員,正七品。掌檢校左右司、六部公事程期、文牘稽失之事。

至元九年,置客省使二員,一員兼通使,一員不兼。二十八年,置中書省檢校官二員,考核戶工部文案疏緩者,大德元年,增置使四員,副使二員,檢校官四員。至元七年,置直省舍人二員,後增置三十三員,掌給使差遣之役,無品級,與宜使等。至大二年,置尚書客省使、副各一員,尚書省罷,應與同罷。

詳定使司:正三品。使二員,正三品。副使二員,正四品;掌書記二員。正七品。掌詳定四方獻言,擇其善者以聞於上。至正十七年置,以中書官提調之。

吏部:尚書三員,正三品。侍郎二員,正四品。郎中二員,從五品。員外郎二員。從六品。掌官吏選授調補之政令,及勛封爵邑之制,考課殿最之法。中統三年,以吏戶禮為左三部,尚書二員,侍郎二員,郎中四員,員外郎六員。至元二年,吏禮自為一部,尚書三員,侍郎仍二員,郎中仍四員,員外郎三員,三年復為左三部,吏部仍設考功郎中、員外郎、主事正七品。各一員。五年,又合為吏禮部,尚書仍二員,侍郎、郎中、員外郎各一員。七年,始分六部,吏部尚書一員,侍郎一員,郎中二員,員外郎二員。八年,復為吏禮部,尚書、侍郎、郎中各一員,員外郎二員。十三年,分置吏部,尚書增置七員,侍郎三員,郎中二員、員外郎四員。十九年,尚書減為二員,侍郎一員,郎中一員,員外郎二員。二十一年,增尚書一員。案舊史本紀:二十一年,升六部尚書為二品,未知何時復降三品。二十三年,定六部尚書、寺郎、郎中、員外郎各二員。二十八年,增尚書為三員,主事三員。大德元年,增吏部尚書一員。至大二年,增郎中、員外郎、主事各一員。四年,罷增貿之員,如舊制。後至元三年,考功郎中、員外郎、主事各設一員。至正元年,置司績一員。正七品。掌考察百官行止,以憑敘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