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五十五·志第二十二



馬市豬羊市,提領一員,從七品。大使一員,從八品。副使一員,從九品。至元三十年置。

牛驢市果木市,設官同前。

魚蟹市,大使一員,副使二員。至大元年置。

煤炭所,提領一員,從八品。大使一員,從九品。副使一員,至元二十二年置。

大都酒課提舉司,掌酒醋榷酤之事。提舉一員,從五品。同提舉二員,從六品。副提舉一員,從七品。捉控案牘二員。至元八年置。廿八年,省同提舉一員、副提舉一員。《元典章》:鴛鴦泊倉糧酒務,從五品;泥河倉糧灑務大使,龍興酒務大便,俱從九品。

鈔紙坊,提領一員,正八品。大使一員,從八品。副使二員。從九品。中統四年置,用九品印,止設大使、副使各一員。至元二十七年,升正八品,增提領、副使各員。

印造鹽茶等引局,掌印造腹里行省鹽、茶、礬、鐵等引,大使一員,從八品。副使一員。從九品。元二十四年置。

京畿都漕運使司,秩正三品。運使二員,正三品。《元典章》:京畿都漕運使司達告花赤。正三品。同知二員,正四品。副使二員,正五品。判官二員,正六品。經歷一員。正七品。知事一員,從八品。提控案牘兼照磨一員。正九品。掌凡漕運之事。中統元年,立軍儲所。至二十七年,改儲峙提舉司為軍儲所,乃別立一官,非中統元年所置者。四年,改漕運河渠司。舊紀至元元年立漕運司,十五年罷,以其事隸行中書省。與志彼此互異,未詳孰誤。至元二年,改漕運司。十二年,改都漕運司。秩正五品。十九年,改京畿都漕運使司。秩正三品。二十四年,內外分立兩運司。京畿都漕運司之額如舊,止領京倉出納稂斛及新運糧提舉司攢運公事,省同知、判官、知事各一員。延祐六年,增同知、副使、判官各一員。後定置正官各二員,首領官四員。後至元二年,增提調官、運副、運判各一員。九年,增海道巡防官二員,經正七品印,相副官二員。

新運糧提舉司,秩正五品。達魯花赤一員,正五品。都提舉一員,正五品。同提舉二員,從六品。副提舉一員,從七品。吏目一員,管站車二百五十一輛。至元十六年置。延祐三年,改為京畿運糧提舉司。

京師二十二倉:秩正七品。萬斯北倉,中統二年置。萬斯南倉,至元二十四年置。千斯倉,中統二年置。永平倉,至元十六年置。永濟倉,至元四年置。惟億倉,既盈倉,大有倉,並皇慶元年置。屢豐倉,積貯倉,並皇慶元年增置。以上十倉,各倉置監支納一員,正七品。大使二員,從七品。副使二員。正八品。豐穰倉,廣濟倉。並皇慶元年置。廣衍倉,至元二十九年置。大積倉。至元二十八年且。既積倉,盈衍倉,並至元二十六年且。相因倉,中統二年且。順濟倉,至元二十九年置。以上八倉,各置監支納一員。大使二員,副使二員。通濟倉,中統二年置。慶貯倉,至元四年置。豐實倉,置年缺。以上三倉,各置監支納一員,大使一員,副使一員。

通惠河運糧千戶所,秩正五品。中千戶一員,正五品。中副千戶二員。正六品。至元三十一年置。

都漕運使司,秩正三品。運使二員,正三品。同知二員,正四品。副使二員,正五品。運判三員,正六品。經歷一員,從七品。知事一員,從八品。提控案牘二員,內一員兼照磨,正九品。掌御河上下至直沽、河西務、李二寺、通州等處漕運。至元二十四年,立置總司於河西務,置分司於臨清。其屬倉七十有五:

河西務十四倉:秩正七品。永備南倉,永備北倉,廣盈南倉,廣盈北倉,充溢倉,以上五倉,各置監支納一員,正六品。《元典章》:永備倉提點,從五品。大使二員,從六品。副使二員。正七品。崇墉倉,大盈倉,大京倉,大稔倉,足用倉,豐儲倉,豐積倉,恆足倉。既備倉,以上九倉,各置監支納一員,大使一員,副使一員。《元典章》:萬盈、廣積、永備、景運、平盈五倉,副使俱正七品。永盈倉副使,從七品。大有、忙安、廣盈、和糴、新城、豐州、廣盈,平地縣平濟,雲內州廣貯八倉,監支納俱正八品。大有,和糴、忙安、豐州、廣盈,雲內州廣貯,扮州廣貯,新州廣盈,東勝州大盈,平地縣平濟十倉,大使俱正九品。豐儲倉大使,從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