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三十九·志第六



今歷推之,是月乙未朔,加時在晝,交分二十六日三千八百三十九分入食限。昭公三十一年庚寅歲,十有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今歷推之,是月辛亥朔,加時在晝,交分二十六日六千一百二十八入食限。定公五年丙申歲,春王三月辛亥期,日有食之。

今歷推之,三月辛卯朔。加時在晝,交分十四日三百三十四分入食限。定公十二年癸卯歲,十一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今歷推之,是歲十月丙寅朔,加時在晝,交分十四日二千六百二十二分入食限,蓋失一閏。定公十五年丙午歲,八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今歷推之,是月庚辰朔,加時在晝,交分十三日七千六百八十五分入食限。哀公十四年庚申歲,五月庚申朔,日有食之。今歷推之,是月庚申朔,加時在晝,交分二十六日九千二百一分入食限。右《詩》、《書》所載日食二事,《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間,凡三十有六事。以《授時曆》推之,惟襄公二十一年十月庚辰朔及二十四年八月癸巳朔不入食限。蓋自有歷以來,無比月而食之理。其三十四食,食皆在朔,經或不書日,不書朔,《公羊》、《谷粱》以為食晦,二者非。左氏以為史官失之者,行之,其間或差一日、二日者,蓋由古歷疏闊,置閏失當之弊,姜岌、一行已有定說。孔子作書。但因時歷以書,非大義所關。故不必致詳也。三國以來日食蜀章武元年辛丑,六月戊辰晦,時加未。

《授時曆》,食甚未五刻。

《大明曆》,食甚未五刻。

右皆親。二歷推戊辰皆七月朔。魏黃初三年壬寅,十一月庚申晦食,時加西南維。

《授時曆》,食甚申二刻。

《大明曆》,食甚申三刻。

右《授時》親,《大明》次親。二歷推庚申皆十二月朔。粱中大通五年癸丑,四月己未朔食,在丙。

《授時曆》,虧初午四刻。

《大明曆》,虧初午四刻。右皆親。太清元年丁卯,正月己亥朔食,時加申。

《授時曆》,食甚中一刻。

《大明曆》,食甚申三刻。右《授時》次親,《大明》親。陳太建八年丙申,六月戊申朔食,於卯甲間。《授時曆》,食甚卯二刻。

《大明曆》,食甚卯四刻。

右《授時》次親,《大明》疏遠。唐永隆元年庚辰,十一月壬申朔食,巳四刻甚。《授時曆》,食甚巳七刻。

《大明曆》,食甚巳五刻。

右《授時》疏,《大明》親。開耀元年辛巳,十月丙寅朔食。巳初甚。《授時曆》食甚辰正三刻。《大明曆》食甚辰正一刻。

右《授時》親,《大明》疏。嗣聖八年辛卯,四月壬寅朔食,卯二刻甚。

《授時曆》。食甚寅八刻。《大明曆》。食甚卯初刻。

右皆次親。十七年庚子,五月己酉朔食,申初甚。《授時曆》,食甚申初二刻。《大明曆》,食甚申正初刻。

右《授時》次親,《大明》疏遠。十九年壬寅,九月乙丑朔食,申三刻甚。

《授時曆》,食甚申一刻。

《大明曆》,食甚申四刻。

右《授時》次親,《大明》親。景龍元年丁未,六月丁卯朔食,午正甚。

《授時曆》,食甚午正二刻。

《大明曆》,食甚未初初刻。

右《授時》次親,《大明曆》疏遠。開元九年辛酉,九月己巳朔食,午正後三刻甚。

《授時曆》,食甚午正一刻。

《大明曆》,食甚午正二刻。

右《授時》次親,《大明》親。宋慶曆六年丙戌,三月辛巳朔食,申正三刻復滿。

《授時曆》,復滿申正三刻。

《大明曆》,復滿申正一刻。

右《授時》密合,《大明》次親。皇祐元年己丑,正月甲午朔食,午正甚。

《授時曆》,食甚午初二刻。

《大明曆》,食甚午正初刻。

右《授時》親,《大明》密合。五年癸巳,十月丙申朔食,未一刻甚。

《授時曆》,食甚未三刻。

《大明曆》,食甚未刻初。

右《授時》次親。《大明》親。至和元年甲午,四月甲午朔食,申正一刻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