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六十七·志第三十四



察院書吏,至元二十八年十一月元定出身,於各道廉訪司書吏內選取,三十月轉部,九十月從八品內用。如非廉訪司書吏取充者,四十五月轉部。補用不盡者,九十月考滿,降一等,正九品用。今議先役書吏,九十月依已定出身遷用,任回,添一資升轉。大德元年三月七日為始創人役者,止依舊例轉部。

行台察院書吏,至元三十年正月元定出身,於廉訪司書吏內選取,歷一考之上,轉補江志宣慰司令史,並內台察院書吏,用不盡者,九十月正九品,江南用。省議先役書吏,歷俸九十月,依已定出身,任回,添一資升轉。大德元年三月七日始創入者,止依舊例,轉補江南宣慰司令史,北人貢內台察院。”

凡吏員考滿除錢穀官、案牘、都吏目:

至元十三年,吏札部言:“各路司吏四十五以下,以次轉補按察司書吏。補不盡者,歷九十月,於都目內任用;六十月以上,於吏目內任用。”

省議:“上都、大都路司吏,難同其餘路分出身,依按察司書吏遷用。”

十四年,省準:“覆實司司史,俱授吏部札付,如歷九十月,擬於中州都目內遷,若不滿考及六十月,於下州吏目內任用,有闕以相應人發充。”

二十一年,省準:“諸色人匠總管府與少府監不同,又其餘相體管匠衙門人吏,俱未定擬出身,量擬比外路總管府司吏,考滿於都目內任用。”

二十二年,省準:“大都等路都轉運使司令史。與河間等路都轉運鹽使司書史出身同。外路總管府司吏三名,貢舉儒吏二名,貢不盡,年四十五之上,考滿都目內任用。”

二十三年,省準;“各路司吏、轉運司書吏,年四十五以上,歷俸六十月充史目,九十月充都目,余有役過月日不用。奏差宜從行省斟酌月日,量於錢穀官內就便銓用。”

省準:“覆實司系正五品,令史出身比交鈔提舉司司吏出身,九十月務使,六十月都監,六十月之下、四十五月之上都監添一界遷用,四十五月之下轉補運司令史。”

部擬:“京畿漕運司司吏,轉補察院書吏,不盡,四十五以上,九十月依例於都目內任用。”

二十四年,部議:“各道巡行勸農官書吏,於各路總管府上名司吏內選取,考滿於提控案牘內任用,奏差從大司農司進委。”

省準:“諸司局人匠總管府令史,於都目內任用。”

二十五年,省準:“大護國仁王寺、昭應宮財用規運總管府令譯史人等,比大都路總管府正三品司吏,九十月提控案牘內任用。”

部議:“甘肅寧夏等處巡行勸農司系邊陲遠地,人吏依甘肅行省並河西隴北追提刑按察司,以二十二月準一考,六十五月為滿。”

省準:“供膳司司吏,比覆實司司吏,九十月出身,於務使內任用。”

二十六年,省準:“巡行勸農司書史,役過路司吏月日,三折二準算,通理九十月,於提控案牘內遷敘。

尚書省右司郎中、管領大都等路打捕民匠等戶總管令史,比依諸司局人匠總管府令史例,九十月,於都目內任用。

省準:“諸路寶鈔都提舉司司吏,有闕於諸路轉運司、漕運司上名司吏內選取,三十月充吏目,四十五月之上、六十月之下都目,六十月已上轉提控案牘,充寺監令史者聽。諸路寶鈔提舉司同。”

奏準:“大都路都總管府添設司吏一十名。委差五名。司吏六十月,於提控案牘內任用,委差於近上錢穀官內委用,有闕以有根腳請俸人補充,不及考清,不許無故替換。”

二十七年,省準:“京畿都漕運司令史,九十月充提控案牘,年四十五之上,比依都提舉萬億庫司吏,願充寺監令者聽。”

二十九年,部擬:“大都路令史四十五以上,六十月提控案牘內任用,任回,減一資升轉,四十五以下、六十月之上進舉頁部,每歲一名。奏差六十月,酌中錢穀官內任用。”

省準:“京畿都漕運司令史。依比諸路寶鈔提舉司司吏出身例。三十月吏目,四十五月之上、六十月之下都目,六十月之上提控案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