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五十一·志第十八



錄事司。宋置兵馬司。至元十五年改。

縣三:

武岡,上。倚郭。宋舊縣,後廢。元復置。新寧,下。宋廢武岡縣,置新寧於水頭江北。元因之。綏寧。下。宋蒔竹縣,屬邵州。後改隸本路。

桂陽路。下。宋桂陽軍,屬荊湖南路。至元十二年,置安撫使。十四年,改桂陽路總管府。戶六萬五千五十七,口一十一萬二千二百四。領司一:

錄事司。

縣三:

平陽,上。臨武,中。藍山。下。

茶陵州。下。宋茶陵縣,屬衡州,後升縣為軍,復為縣。至元十九年,升為州。戶三萬六千六百四十二,口一十七萬七千三百二。

耒陽州。下。宋耒陽縣,屬衡州。至元十九年,升為州。戶二萬五千三百一十一。口一十一萬一千。

常寧州。下。宋常寧縣,屬衡州。至元十九年,升為州。戶一萬八千四百三十一,口六萬九千四百二。

廣西兩江道宣慰使司都元帥府。至元十四年,置廣西道宣撫司。是年,改宣慰司。元貞元年,並左右兩江宣慰司為廣西兩江道宣慰司,仍分司邕州。至正二十三年,改廣西等處行中書省。

嶺南廣西道肅政廉訪司。

靜江路。上。宋靜江府,屬廣南西路。至元十五年,升靜江路總管府。至正二十三年,置廣西等處行中書省。戶二十一萬八百五十二,口一百三十五萬二千六百七十八。領司一:

錄事司。

縣十:

臨桂,上。倚郭。興安,下。靈川,下。理定,下。宋遷治上津馹。元初又遷治上權塘。義寧,下。修仁,下。荔浦,下。陽朔,下。宋舊縣。《宋史·地理志》漏之。永福,下。古縣,下。

南寧路,下。宋邕州,屬廣南西路。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六年,改邕州路總管府,兼左右兩江溪洞鎮撫。泰定元年,改南寧路。舊領丹行等處長官司,後廢。戶一萬五百四十二,口二萬四千五百二十。領司一:

錄事司。

縣二:

宣化,下。武緣。下。

梧州路。下。宋捂州,屬廣南西路。至元十四年,置安撫司。十六年,改梧州路總管府。戶五千二百,一萬九百一十。領縣一:

蒼梧。下。

潯州路。下。宋潯州,屬廣南西路。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六年,改潯州路總管府。戶九千二百四十八,口三萬八十九。領縣二:

桂平,下。平南。下。宋屬龔州,紹興中州廢,以縣隸本州。

柳州路。下。宋柳州,屬廣南西路。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六年,改柳州路總管府。戶一萬九千一百四十三,口三萬六百九十四。領縣三:

柳城,下。倚郭。舊治龍江。元初移治龍江東。馬平,下。宋柳州,治馬平。元初徙治柳城。洛容。下。

慶遠南丹溪洞等處軍民安撫司。宋為慶遠府,屬廣南西路。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六年,改慶遠路總管府。大德元年,並南丹州安撫司為慶遠南丹漢洞等處軍民安撫司。戶二萬六千五百三十七,口五萬二百五十三。領縣六:

宜山,下。忻城,下。天河,下。思恩,下。河池,下。荔波。下。宋荔波州。元初,降為縣。

土州四:

南丹州。宋元豐三年置,管轄諸洞蠻酋。元初置安撫司,後併入慶遠。舊領丹平等處蠻夷長官司,後廢。

東蘭州。宋蘭州,命土人韋氏為知州。元初,改東蘭州。

那州。蠻徭所居,舊名那地。宋置那州。元初因之。

地州。宋故州,又析置孚州,後省。元初因之。

樂府。宋昭州,屬廣南西路。大德五年,升為平樂府。戶七千六十七,口三萬三千八百二十。領縣四:

平樂,下。倚郭。恭城,下。立山,下。龍平。下。

鬱林州。下。宋故州,舊治興業縣,後徙治南流,屬廣南西路。至元十四年,仍行州事。戶九千五十三,口五萬一千五百二十八。領縣三:南流,下。倚郭。興業,下。博白。下。

容州。下。宋故州,屬廣南西路。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八年,改容州路總管府。大德五年,降散州。戶二千八百九,口七千八百五十四。領縣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