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五十一·志第十八



普寧,下。北流,下。陸川。下。

象州。下。宋故州,屬廣南西路。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五年,改象州路總管府。大德五年,降散州。戶一萬九千五百五十八,口九萬二千一百二十六。領縣三:

陽壽,下。來賓,下。武仙。下。

賓州。下。宋故州,屬廣南西路。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六年,改賓州路總管府。大德五年,降散州。戶六千一百四十八,口三萬八千八百七十九。領縣三:

嶺方,下。倚郭。上林,下。宋舊屬邕州,後來屬。遷江。下。

橫州。下。宋故州,屬廣南西路。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六年,改橫州路總管府。大德五年,降散州。戶四千九百四十八。口三萬一千四百七十六。領縣二:

寧浦,下。倚郭。永淳。下。宋永安縣,後改永淳。

融州。下。宋故州,屬廣南西路。至元十四年,置安撫司。十六年。改融州路總管府。二十三年,降散州。戶二萬一千三百九十三,口三萬九千三百三十四。領縣二:

融水,下。懷遠。下。

藤州。下。宋故州,屬廣南西路。至元十三年,仍行州事。戶四千二百九十二,口一萬一千二百一十八。領縣二:

鐔津,下。倚郭。岑溪。下。

賀州。下。宋故州,屬廣南東路,後改屬西路。至元十三年,仍行州事。戶八千六百七十六,口三萬九千二百三十五。領縣四:

臨賀,下。倚郭。富川,下。桂嶺,下。懷集。下。宋屬廣州。至元十五年,改隸本州。

貴州。下。宋故州,屬廣南西路。元初因之。舊領鬱林縣,大德九年廢縣,止行州事。戶八千八百九十一,口二萬八百一十一。

田州上思等處宣撫使司都元帥府。

左右兩江溪洞。至元二十八年,置左右兩江宣慰司都元帥府。元貞元年罷。

思明路。宋思明州,屬邕州永平寨。至元二十三年,置思明路。戶四千二百二十九,口一萬八千五百一十。領土州七:

上思州。宋故州,屬邕州,遷隆寨。元初,改隸本路。泰定元年,黃勝許致仕,其子志熟襲為上思州知州。

志明州。宋故州,屬遷隆寨。元初,改隸本路。

祿州。宋故州,屬邕州永平寨。元初,改隸本路。領縣一:

武黎。

西平州。宋故州,屬永平寨。元初,改隸本路。

思明州。宋故州,屬永平寨。元初,改隸本路。天曆二年,思明州土官黃思永貢方物。

上石西州。宋故州,屬永平寨。元初,改隸本路。

下石西州。宋分石西州為上、下二州。元初,改隸本路。

江州。宋故州,屬古萬寨。元初,改隸本路。領縣一:

羅自。《翰墨全書》思明路有忠州,領縣一:寧福,又有遇隆州。當為大德後所省並。

太平路。宋平嶺南,於左右二江溪洞立五寨。其一曰太平寨,與古萬、遷隆、永平、橫山四寨各領洞溪州縣,屬邕州。元初,仍為五寨。後廢,置太平路於麗江,以控制左江溪洞州縣。戶五千三百一十九,口二萬二千一百八十六。領縣四:

陀陵,宋舊名駱陀縣,後改名。隸古萬寨。崇善,宋舊縣,隸古萬寨。永康,宋舊縣,隸遷隆寨,後升為州。羅陽。宋名福川縣,後改隸遷隆寨。

土州十六:

太平州。舊名瓠陽,為西原農峒地。唐波州。宋為太平州,隸太平寨。元初,改隸本路。

思誠州。本西原地。宋分上思誠、下思誠二州。至元中,並為一,隸太平寨。元初,改隸本路。

安平州。舊名安山,亦唐波州地。宋置安平州,隸太平寨。至元十四年,知州李惟屏以所屬溪洞來附。

養利州。宋故州,隸太平寨。

萬承州。舊名萬陽。唐置萬陽、萬杉二州。宋省為一州,隸太平寨。

左州。舊名左陽。宋故州,隸古萬寨。

全茗州。舊名連岡谷,西原地。宋置州,隸邕州。

鎮遠州。舊名古隴,宋置州。

思同州。舊名永寧,為西原地,宋置州。

茗盈州。宋故州。泰定三年,全茗州土官許文寇茗盈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