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八十七·志第五十四

○禮七

△宣聖廟 闕里廟 郡縣宣聖廟 岳鎮海瀆 岳鎮海瀆常祀 風師雨師 七祀 三皇廟 武成王廟 前代帝王廟周公廟 名山大川忠臣義士祠 泉州神女功臣祠 城隍廟 國俗祭祀

宣聖廟,太祖始置於燕京。

中統二年,詔:“先聖廟,國家歲時致祭,諸儒月朔釋奠,宜灑掃清潔。今後禁約諸官員使臣及管工匠官,毋得於廟內褻瀆,違者罪之。”三年重修宣聖廟成。

至元十年二月,中書省議準:“衣冠所以彰貴賤,表誠敬,況國家大禮,先聖先師不必援釋老二家之例,凡預執事官員及陪位諸儒,自當謹嚴儀禮以行。其事除執事官已各依品級製造公服外,陪位諸儒自備襴帶唐巾,以行釋奠之禮。”

大德十年,建文宣王廟於京師,行釋奠禮,牲用太牢。

至大元年秋七月,加號先聖曰大成至聖文宣王。

延祐三年秋七月,詔釋奠於先聖,以顏子、曾子、子思、孟子配享。封孟子父為邾國公,母為邾國宣獻夫人。皇慶二年六月,以許衡從祀,又以先儒周敦頤、程頤、張載、邵雍、司馬光、朱熹、張珪、呂祖謙從祀。

至順元年,以漢儒董仲舒從祀。齊國公叔梁紇加封啟聖王;魯國太夫人顏氏,啟聖王夫人,顏子,兗國復聖公;曾子,郕國宗聖公,子思,沂國述聖公;孟子,鄒國亞聖公;河南伯程顥,豫國公;伊陽伯程頤,洛國公。是年十一月,兗國復聖公新廟落成。

元統二年,改封顏子考曲阜伯為杞國公,諡文裕;妣齊姜氏為杞國夫人,謚端獻夫人;戴氏兗國夫人,謚貞素。又以益都鄒縣牧地三十頃給常祀。

至正十九年,以先儒楊時、李侗、胡安國、蔡沈、真德秀從祀,俱贈太師,追封時吳國公、侗越國公、安國楚國公、沈建國公、德秀福國公。二十二年,追謚朱熹父為獻靖,改封熹齊國公。

其祝幣之式:祝板三,各一尺二寸,廣八寸,木用揪梓柏,文曰:“維年月日,皇帝敬遣某官等,致祭於大成至文宣王。“於先師曰:“維處月日,某官等致祭於某國公。”幣三,用絹,各長一丈八尺。

其牲齊器皿之數:牲用牛一、羊五、豕五。以犧樽實泛齊,象樽實醴齊,皆三,有上樽;加冪,有勺,設堂上。太樽實泛齊,山罍實醴齊,有上樽。著樽實盎齊,犧樽實醴齊,象樽實沈齊,壺樽實三酒,皆有上樽,設堂下。盥洗位,在阼階之東。以象樽實醴齊,有上樽,加冪有勺,設於兩廡近北。盥洗位在階下近南。籩十,豆十,鉶二,簋二,登三,簠三,俎三,有毛血豆,正配位同。籩、豆皆二,簋一,簠一,俎一,從祀皆同。凡銅之器六百八十有一:宣和爵坫一,豆二百四十有八,簠、簋各一百一十有五,登六,犧樽、象樽各六,山樽二,壺樽六,著樽、太樽各二,罍二,洗二,龍杓二十有七,坫二十有八,爵一百一十有八。竹木之器三百八十有四:籩二百四十有八,篚三,俎百三十有三。陶器三,瓶二,香爐一。籩巾二百四十有一,簠簋巾二百四十有八,俎巾百三十有三,黃巾蒙單十。

其樂登歌。其日用春秋二仲月上丁,有故改用中丁。

其釋奠之儀:省牲前期一日晡時,三獻官,監祭官各具公服,詣省牲所阼階,東西向立,以北為上,以西為上。侍禮牲者折身曰“充”,贊者曰“告充”畢,禮牲者又折身曰“腯”,贊曰“告腯”畢,贊者復引三獻官、監祭官詣神廚,視滌溉畢,還齋所,釋服。釋奠,是日醜前五刻,初獻官及兩廡分奠官二員,各具公服於幕次,諸執事者具儒服,先於神門外西序東向立,以北為上。明贊、承傳贊先詣殿庭前再拜畢,明贊升露階東南隅西向立,承傳贊立於神門階東隅西向立。掌儀先引諸執事者各司其事,引贊者引初獻官、兩廡分奠官點視陳設。引贊者進前曰“請點視陳設”。至階,曰“升階”。至殿檐下,曰“詣大成至聖文宣王神位前”。至位,曰“東向立。”點視畢,曰“詣西從祀,神位前。”至位,曰“西向立”。點視畢,曰:“詣酒樽所。”至位,曰“西向立。”點視畢,曰“詣三獻爵洗位。”至階,曰“降階,”至位,早“北向立”。點視畢,曰“詣三獻官盥洗位。”至位,曰“北向立”。點視畢,曰“請就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