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七十四 起昭陽赤奮若正月,盡柔兆執徐七月,凡三年有奇



甲午,以余玠薨,輟朝。玠之治蜀也,任都統張實任軍旅,安撫王維忠治財賦,監簿朱文炳接賓客,皆有常度。至於修學養士,輕徭以寬民力,薄征以通商賈,蜀既富貴,乃罷京湖之餉,邊關無警,又撤東南之戍。自寶慶以來,蜀閫未有能及之者。然久假便宜之權,不顧嫌疑,昧於勇退,遂來讒口。又置機捕房,雖足以廉得事情,然寄耳目於群小,故人多懷疑懼。及聞召,不自安,一夕暴卒,或謂仰藥死,蜀人莫不悲之。

庚子,以董槐兼參知政事。

癸卯,詔撫諭四川官吏軍民。

八月,丁未朔,以馬光祖為司農卿、淮西總領財賦。

癸丑,詔福建帥司毋得循習以本州寄居充幕屬。

甲寅,起居郎蕭泰來出知隆興府。先是起居舍人牟子才與泰來並除,子才四疏辭,極陳泰來奸險污穢,恥與泰來伍。泰來不得已請祠,遂予郡。

丙辰,賜楊次山謚惠節,楊谷謚敏肅,楊石謚忠憲。

乙丑,詔鑄寶祐新錢,以“皇宋元寶”為文。

九月,壬牛,以程元鳳兼侍讀,牟子才兼侍講。

壬辰,城夔門。

蒙古皇弟呼必賚征雲南,壬寅,師次忒刺,分兵三道,大將烏蘭哈達由西道,諸王素赫由東道,呼必賚由中道。乙巳,留輜重於滿陀城,率師前進。

冬,十月,丙午朔,出封樁庫楮四十萬,賑行都軍民。

蒙古兵過大渡河,又經行山谷二千餘里,至金沙江,乘革囊及栰以渡,摩娑蠻主索和爾圖迎降。其地在大理北四百餘里。

十一月,丙子朔,詔獎諭襄陽守臣高達。

乙酉,西太乙宮成。

己丑,賈似道獻所獲良馬,賜詔褒嘉,其將士增秩、賞賚有差。

辛卯,蒙古皇弟呼必賚遣使諭大理降。時僧子聰在軍中,每贊皇弟以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殺,皇弟契其言。烏蘭哈達分兵攻白蠻,所在寨柵,以次下之,獨阿達喇所居半空和寨,依山枕江,牢不可拔。使人覘之,言當先絕其汲道。烏蘭哈達率精銳立炮攻之,阿達喇遣兵來拒,烏蘭哈達使其子阿珠迎擊之,寨兵退走,遂並其弟阿蘇城俱拔之。辛丑,白蠻送款。

十二月,丙辰,蒙古中道兵薄大理城。初,大理主段智興微弱,國事皆決於高祥;是夕,祥率眾遁去,皇弟呼必賚遣使追之。皇弟既入大理,曰:“城破而我使不出,計必死矣。”己未,西道兵亦至,命姚樞搜訪圖籍,乃得使者之屍。皇弟怒,將屠其城,樞及僧子聰、張文謙諫曰:“殺使拒命者,高祥耳,非民之罪,請宥之。”樞裂帛為旗,書止殺之令,分號街陌。大理之民賴以全活。

庚申,以前參知政事劉伯正薨,輟朝。

蒙古兵出龍首關,癸亥,獲高祥,斬於姚州。皇弟呼必賚班師,留烏蘭哈達攻諸蠻之未下者,以劉時中為宣撫使。

蒙古主命宗王哈呼與洪福源征高麗,拔禾山、東州、春州、三角山、楊根、天龍等城。

是歲,蒙古斷事官孟克薩爾卒。孟克薩爾之蒞事也嚴,人多怨之。蒙古主為下詔慰其子。

寶祐二年蒙古憲宗四年

春,正月,乙亥朔。蒙古城利州、閬州。自是蒙古兵且耕且守,蜀土不可復矣。

乙未,帝諭輔臣曰:“李曾伯報北兵攻利州,築城已就,不可坐視。”謝方叔對曰:“當令余晦御之。”

潭州及湘潭縣民陳克良孝行聞,詔旌其閭。

蒙古皇弟呼必賚還京兆,以姚樞為京兆勸農使,教民耕植。

二月,甲辰朔,太常釐正秦檜謚,帝因諭輔臣曰:“謚‘繆很’可也。”

乙己,詔:“二廣吏多貪黷,以去天遠而民無告也。吏部考核嘗仕廣而以貪黷免者,勿令再任。著為令。”

余晦遺都統甘閏以兵數萬城蜀要地紫金山,蒙古汪德臣選精卒銜枚夜進,大破之,閏僅以身免,城遂為蒙古所據。

蒙古侵合州、廣安軍,守臣王堅、曹世雄等敗之。

三月,戊寅,申嚴本路人不許授諸司屬官,其已注授者並改授。

壬午,王元善自北歸。元善凡三使蒙古,留七年,至是始歸。

戊子,詔蠲江淮州軍今年二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