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七十四 起昭陽赤奮若正月,盡柔兆執徐七月,凡三年有奇



癸未,董槐言:“邇者陛下察貢獻之無藝,慮並緣之害民,申飭內司,諸有以田及木獻者勿納,此可以弭災召和。帝曰:“自今修造買木,仍付兩司。”

癸巳,謝方叔等上《七朝經武要略》、《中興四朝志傳》、《理宗玉牒》、《日曆》、《會要》。

丁酉,醴泉觀使趙葵上疏言:“臣昨辭相位,退居長沙。今蜀事孔艱,思報恩紀,乞申溧陽居止之命,庶便驅策。”帝獎其忠,命趣裝過溧陽,以便咨訪。

九月,甲辰,以久雨,出封樁庫十八界楮幣三十萬賑三衙諸軍。

己酉,朝獻景靈宮。庚戌,饗於太廟。辛亥,大饗於明堂,大赦。

乙卯,荻浦寇平,憲臣包恢進二秩,升直龍圖閣;都統劉達授閣門使,帶遙郡。

己未,以尤棛為端明殿學士、提舉秘書省兼侍講、提綱史事。

癸亥,詔以是靈宮恭謝畢,詣西太乙宮,起居郎牟子才諫而止。

丁卯,太白晝見。

冬,十月,庚午朔,謝方叔等進《寶祐編類吏部七司續降條令》,各進一秩。

癸酉,詔:“皇子永嘉郡王禥進封忠王。”

辛卯,詔:“李曾伯進司重慶,其京湖職事,令呂文德主之。”

甲午,斬王惟忠於都市,血上流而色不變,且語陳大方曰:“吾死,訴於天帝!”未幾,大方暴卒。

丁酉,詔奪余玠資政殿學士職名及余晦刑部侍郎告命。

十一月,庚子朔,以皇子忠王禥加寇禮,命從臣詣景靈宮奏告天地、祖宗。

壬寅,日南至,御文德殿,行皇子忠王禥冠禮,賜字邦壽。

丁未,蒙古城光化舊治。

丙辰,帝問光化事體,謝方叔言:“增築光化,在江漢之北,欲以溫和守光化,令在鬲奴堡對江與之相持。均州據光化上流,已令增兵為備。”詔溫和知光化軍。

牟子才上言:“首蜀尾吳,幾二萬里。今兩淮惟賈似道,荊、蜀惟李曾伯,二人而已,可為寒心!宜於合肥別立淮西制置司,江淮別立荊湖制置司,且於漣、楚、光、黃、均、房、巴、閬、綿、劍要害之郡,或增城,或增戍,以守之。”賈似道聞之,怒曰:“是欲削吾地也!”

蒙古皇弟呼必賚以廉希憲為京兆宣撫使。希憲篤好經史,手不釋卷,少入侍呼必賚。一日,方讀《孟子》,聞召,因懷以進,呼必賚問其說,希憲以性善、義利、仁暴之旨對,呼必賚善之,目為廉孟子。希憲嘗與諸貴臣校射,連發三中,眾驚曰:“文武才也!”呼必賚自大理還,於京兆分地置宣撫司,命希憲為使。京兆控制隴、蜀、諸王貴藩,分布左右,民雜戎、羌,尤號難治。希憲講求民間利害,抑強扶弱,摘伏摧奸,境內大安。

十二月,己巳朔,殿中侍御史吳燧言:“州縣財賦,版籍不明,近行經界,既已中輟,請令州郡下屬縣排定保甲,行自實法。”庚午,詔:“先行於兩浙、江東、西、湖南州軍。”

丁丑,詔:“蒲擇之以元職兼四川宣撫司判官。”

辛巳,詔:“戶部支諸軍雪寒錢,出戍之家倍給。”

癸未,雷。

樞密院言:“知利州王佐申叛臣南永忠部下官兵周德榮,能守正效忠,密約統制段元鑒入隘解圍,為南永忠執縛屠割,抗聲詈罵而死。”詔:“周德榮特贈七秩,仍立廟,官其子。”

己丑,詔:“安西堡解圍,其將士褒賞外,令宣司下隆慶守臣段元鑒,應官民曾資給戰士或屈身助守御者,並保明推賞,仍普犒在城居民一次,免租賦五年。”

是歲,均州總管孫嗣遣人賚蠟書降於蒙古。

蒙古主命大臣求可以慎固封守、閒於將略者,擢史樞征行萬廣,配以真定、相、衛、懷、孟諸軍,駐唐、鄧。樞,天倪子也。

蒙古張柔,以連歲勤兵,兩淮艱於糧運,奏請據亳之利。蒙古主乃詔柔鎮亳州,率山前八軍城之。柔又以渦水北淺隘不可舟,軍既病涉,曹、濮、魏、博,粟皆不至,乃築甬路,自亳抵汴,堤百二十里,流深而不可築,復為橋十五,或廣八十尺,橫以二堡戍之。

寶祐三年蒙古憲宗五年

春,正月,己未,迅雷。先是望夕,內侍董宋臣引西湖妓入禁中,牟子才疏言:“元夕張燈侈靡,倡優下賤,奇技獻笑,媟污清禁,此皆董宋臣輩壞陛下素履。今困震霆示威,臣願聖明覺悟,天意可回。”帝納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