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六十 起昭陽作噩九月,盡強圉赤奮若六月,凡三年有奇



蒙古舒穆嚕明安攻金之萬寧宮,克之,取富昌、豐宜二關,拔固安,中都危在旦夕。承暉與穆延盡忠會議,期同死社稷。盡忠不從,承暉怒,即起還第。然兵柄既皆屬盡忠,承暉無如之何,乃辭家廟,召左司郎中趙思文,謂之曰:“事勢至此,惟有一死以報國家!”五月,庚申,承暉作遺表,付尚書省令史師安石書之,皆論國家大計及果勒齊奸狀,且謝不能終保都城之罪,從容若平日。盡出財物,召家人,隨年勞多寡分給之。舉家號泣,承暉神色泰然,方與安石舉白引滿曰:“承暉於《五經》皆經師授,謹守而力行之,不為虛文。”既被酒,取筆與安石訣,最後倒寫二字,投筆曰:“遽爾謬誤,得非神志亂耶?”謂安石曰:“子行矣!”安石出門,聞哭聲,則已仰藥死矣。家人匆匆瘞庭中。

、是日暮,凡在中都妃嬪,聞盡忠將南奔,皆束裝至通玄門。盡忠紿之曰:“我當先出,為諸妃啟途。”乃與愛妾及所親者先出城,不復反顧。蒙古兵入城,戶部尚書任天寵、知大興府高霖皆及於難,宮室為亂兵所焚。及明安至,官屬、父老出迎,明安曰:“負固不服,以至此極,非汝等罪,守者之責也。”悉令安業。時蒙古主避暑桓州,聞中都破,遣使勞明安等,悉輦其府庫之實北去。於是金祖宗神御及諸妃嬪皆淪沒。盡忠行至中山,謂所親曰:“若與諸妃偕來,我輩豈得至此!”

安石奉承暉遺表至汴,贈承暉尚書令、廣平郡王,謚忠肅。盡忠鏇亦至,金主釋其罪不問,仍以為平章政事。

蒙古以舒穆嚕明安為太傅,封邵國公,兼管蒙古、漢軍兵馬都元帥。明安鏇以疾卒。

蒙古主訪求遼舊族,得金左右司員外郎耶律楚材,召謂之曰:“遼、金世仇,朕為汝雪之。”對曰:“臣父祖嘗委贄事之,既為之臣,敢仇君耶!”蒙古主異其言,處之左右。楚材身長八尺,美須宏聲,都木達王托雲八世孫,尚書右丞履之子也。

辛未,金立皇孫鏗為皇太孫。

癸酉,金進士葛城劉炳條便宜十事:“一曰任諸王以鎮社稷。臣觀往歲王師,屢戰屢衄。承平日久,人不知兵,將帥非材,既無靖難之謀,又無效死之節,外托持重之名,內為自安之計,擇驍果以自隨,委疲懦以臨陣,陣勢稍動,望塵先奔,士卒從而大潰;朝廷不加詰問,輒為益兵,是以法度日紊,土地日蹙。自大駕南巡,遠近益無固志,任河北者以為不幸,逡巡退避,莫之敢前。臣願陛下擇諸王之英明者,總監天下之兵,北駐重鎮,移檄遠近,則四方聞風者皆將自奮。二曰結人心以固基本。今艱危之後,易於為惠,願寬其賦役,信其號令,凡事不便者一切停罷。三曰廣收人才以備國用。備歲寒者必求貂狐,適長塗者必蓄騏驥;河南、陝西有操行為民望者,稍擢用之,陰系天下之心。四曰選守令以安百姓。今眾庶已敝,官吏貪暴昏亂,與奸為市,公有斗粟之賦,私有萬錢之求,遠近囂囂,無所控告;自今非才器過人、政跡卓異者,不可任此職。五曰褒忠義以勵臣節。忠義之士,奮身效命,有司略不加省,棄職者顧以恩貸,死事者反不見錄,天下何所慕憚而不為自安之計耶!六曰務農力本以廣蓄積。此當今之要務也。七曰崇節儉以省財用。今海內虛耗,紓生民之急,無大於此者。八曰去冗食以助軍費。九曰修軍政以習守戰。十曰修城池以備守御。”金主雖異其言而不能用,以補御史台令史。

秋,七月,戊午朔,蒙古取金濟源縣。

辛酉,以鄭昭先參知政事,禮部尚書曾從龍簽書樞密院事。

成忠郎李珙,投匭為楊巨源訟冤。壬戌,詔四川立巨源廟,名曰褒忠,贈官,錄其後。

庚辰,詔皇帝搢更名思正,皇侄均更名貴和。

金主聞河北譏察官要求民財始聽渡河者,民避兵至或餓死、自溺,命御史台體訪之。

丙子,金尚書省奏給皇太孫歲賜錢,金主不從,曰:“襁褓兒安所用之!”

甲申,金改交鈔名“貞祐寶券”。

自泰和以來,交鈔日多而輕,乃更作二十貫至百貫、二百貫、千貫,謂之大鈔。初雖稍重,未幾益輕而愈滯,市邑視為無益之物。富家內困藏鏹之限,外敝交鈔屢更,皆至窘敗,謂之“坐化”。商人往往舟運貿易於江、淮、錢多入宋。至是改名而弊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