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七十七 起玄黓掩茂七月,盡閼逢困敦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趙葵疏陳邊事曰:“老臣出入兵間,備諳此事,願朝廷謹之重之。”賈似道見而作色曰:“此三京敗事者之言也。”

御史劾宦官李忠輔、何舜卿等贓罪,並竄遠方。

壬辰,蒙古罷領中書左右部,併入中書省。初,中書左右部,阿哈瑪特、阿哩領之。阿哈瑪特以河南鈞、徐諸州俱有鐵治,請興鼓鑄之利,乃括戶三千興煽之,歲輸鐵一百三萬七千斤。又以太原民煮小鹽,越境販賣,民貪其價廉,競買食之,解鹽以故不售,歲入課銀止七千五百兩,請歲增五千兩,無問諸色兵民,均出其賦。至是罷左右部,以阿哈瑪特為平章政事,阿哩為中書右丞。

蒙古廉希憲建言:“自開國以來,納土及始命之臣,鹹令世守,至今將六十年,子孫皆奴視部下,都邑長吏皆其皂隸僮使,前古所無。宜更張之,使考課黜陟。”蒙古主從之,庚午,詔罷諸侯世守,立遷轉法。

蒙古以張惠行省山東。惠至官,以銀贖俘囚二百餘家為民,其不能歸者使為僧,建寺居之。山東民因李璮之亂,被軍士擄掠者甚眾,惠大括軍中,悉縱之;又奏選良吏,去冗官,民瘼以蘇。

十二月,辛丑朔,詔改明年為鹹淳元年。

壬寅,戒贓吏,絕貢羨餘。

甲辰,詔以生日為乾會節。

是歲,蒙古真定、順天、河間、順德、大名、濟南、東平、泰安、高唐、洛、磁、曹、濮、濟、博、德、濱、棣等府、州大水。

蒙古張文謙以中書左丞行省西夏、中興等路,董文用為行省郎中,以河渠副使郭守敬從。

中興自琿搭哈之亂,民間相恐動,竄匿山谷。文用為書置通衢諭之,民乃安。羌俗素鄙野,事無統紀,文謙得蜀士陷於俘虜者五六人,理而出之,使習吏事,旬月間,簿書有品式,子弟亦知讀書,俗為一變。先是古渠在中興者,一名唐來,其長四百里,一名漢延,長二百五十里,它州正渠十,皆長二百里,支渠大小六十八,灌田九萬餘頃;兵亂以來,廢壞淤淺。守敬更立閘堰,皆復其舊,遂墾中興、西涼、甘、肅、瓜、沙等州之土為水田,民之歸者四五萬,悉授田。

文用造舟黃河中,受諸部落及潰叛之來降者。時諸王遜克特穆爾鎮西方,其下縱橫需索無厭,行省不能支。文用坐幕府,輒面折以法。其徒積忿,譖文用於王,王怒,召文用,使左右雜問之,意叵測。文用曰:“我天子命吏,非汝等所當問。願得與天子所遣為王傅者辨之。”王即遣其傅訊文用。傅故中朝舊臣,不肯順王意,文用曰:“我漢人,生死不足計。所恨仁慈寬厚如王,以重威鎮遠方,其下毒虐百姓,凌暴官府,傷王威名,於事體不便。”因歷指其不法者數十事。其傅掠起白王,王即召文用謝之,曰:“非郎中,我殆不知。郎中持此心事朝廷,宜勿怠。”由是譖不行,而省府事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