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二十三 起上章涒灘五月,盡十二月,凡七月



初,命司農少卿李若虛往湖北、京西宣撫使岳飛軍計事,至是若虛見飛於德安府,諭以面得帝旨,兵不可輕動,宜班師,飛不聽。若虛曰:“事既爾,勢不可還,矯詔之罪,若虛當任之。”飛許諾,遂進兵。

左從政郎張闡為秘書省正字。

闡因轉對,論三事:其一,“請廣求人才,任將相,練士卒,則徽宗梓宮可還,母后、淵聖可歸;毋專屈己許和,使權不在我。”二曰:“臣比自溫歷處、婺,浹旬再值雨雹,麥秀者偃,桑萌者落;宜恐懼修省,以召和氣。”其三論官冗曰:“兵火後,縣不滿千戶。設官乃十餘人;州不滿萬戶,而官至百餘人,場務及兵官率十員。無學校而置教官,無軍士而置將領,駐泊鈐轄之屬及員外置署者不在焉。昔光武並省四百餘縣,吏員十置其一;唐憲宗用李吉甫言,省冗員八百,吏千四百。漢、唐中興,宜以為法。”帝獎諭曰:“非卿不聞此。”

湖北宣撫司統領官孫顯及金人戰於陳、蔡間,敗之。

丁卯,帝謂大臣曰:“朕躬履艱難,久於兵事,至於器械,亦精思熟講。昨造大鏃箭,諸軍皆謂頭太重,不可及遠,又造銳首小槍,初亦未以為然,其後用以破敵,始服其精利。今劉錡軍於順昌城下破敵,正用此槍也。”

戊辰,川陝宣撫司都統制楊政所遣左部統領官曹成,自汧陽襲金人於天興縣,敗之。

京樂宣撫使韓世忠,遣統制官王勝率背嵬將成閔北伐,遇金人於淮陽軍南二十里,水陸轉戰,掩金人入沂水,死者甚眾,奪其舟二百。

資政殿大學士、福建路安撫大使張浚言:“臣切念自群下決迴鑾之計,國勢不振,事機之會,失者再三。向使敵出上策,還梓宮,歸兩殿,供須一無所請,宗族盡返而南,則我德敵必深,和議不拔,人心懈怠,國勢浸微,異時釁端卒發,何以支持?臣知天下非陛下之有矣。今幸上天警悟,敵懷反覆,士氣尚可作,人心尚可回。願因權制變,轉禍為福,用天下之英才,據天下之要勢,奪敵之心,振我之氣,措置一定,大勛可集。”繼聞淮上有警,連以邊計奏知,又條畫海道舟船利害。帝嘉浚之忠,遣中使獎諭。浚時大治海舟至千艘,為直指山東之計,以俟朝命。

閏六月,癸酉朔,尚書戶部侍郎晁謙之移工部侍郎。

辛巳,涇原經略使田晟,與金人戰於涇州,敗之。初,完顏杲既為王彥所卻,遂自鳳翔悉兵攻涇州。晟據山為陳,乘敵壁壘未定,奮兵掩殺,自巳至申,連戰皆捷,奪其戰馬兵械甚眾,金人敗走。

甲申,晟及金人再戰於涇州,敗績。初,金人為晟所破,會降將引金兵取間道繞出晟所據之山後,大呼擊晟,而晟所領兵將有舊嘗從敵者,望風驚潰;惟右護軍萬人與敵鏖戰,中傷死敵者十一,然無一人遁者。宣撫副使胡世將具以實聞,且待罪。

先是世將以敵鋒甚銳,晟不能獨當,檄兩都統,令吳璘守河南,楊政知涇州策應。政遣統制樊彥率兵以往,統制王喜繼之,未至而晟敗。政自劾失律,世將不之罪。諸軍請斬彥、喜以徇,世將下令:“彥貸命,追奪在身官爵;喜降十官,押赴本軍自效。”

金人雖幸勝晟,亦殺傷過當而還,自是歸鳳翔,不復戰,以兵攻陝西諸縣城守未下者。河南糧食垂盡,世將亦離河池,登仙人原山寨,為防守之計,保險以自固矣。

丙戌,寶文閣學士、川陝宣撫使胡世將升端明殿學士。

定國承宣使、知秦州兼行營右護軍都統制、同節制陝西諸路軍馬吳璘,武康軍承宣使、知興元府兼樞密院都統制楊政,彰武軍承宣使、知永興軍兼樞密院都統制、節制本路屯駐右護軍兵馬兼節制陝西諸路軍馬郭浩,並為節度使,璘鎮西軍,政武當軍,浩奉國軍,三人皆自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升充侍衛親軍步軍都虞候。

淮西宣撫司都統制王德復宿州。

初,張俊既至合服,聞金兵在宿、亳間,命統制官趙密出西路。密引眾徑蘇村,時水漲三尺,涉六晝夜,乃達宿城,與金兵遇,敗之。而德率眾自壽春趨宿州,夜半,破金營,降其守武翼大夫、閤門宣贊舍人馬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