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二十三 起上章涒灘五月,盡十二月,凡七月



岳飛奏:“金人銳氣已沮,將棄輜重渡河,豪傑向風,士卒用命,時不再來,機難輕失。”

秦檜欲畫淮以北棄之,諷台臣請班師。知飛忠銳不可回,乃先召諸將。癸丑,太尉、保成軍節度使、殿前副都指揮使楊沂中為淮北宣撫副使,武泰軍節度使、沿淮制置使兼權知順昌府劉錡為淮北宣撫判官,為退守計也。

金都元帥宗弼既敗於郾城,憤甚,以師十二萬次臨潁。甲寅,岳飛遣統制楊再興、王蘭、高林以三百騎擊之於小商橋,殺二千餘人,再興、蘭、林俱戰死,獲再興之屍,焚之,得箭鏃二百。飛痛惜之。張憲繼至,復戰,宗弼夜遁,追奔十五里。飛謂子云曰:“敵屢敗,必還攻潁昌,汝宜急援王貴。”既而宗弼果至。乙卯,貴將游奕軍,雲將背嵬軍,戰於城西。雲以騎兵八百挺前決戰,步軍將左右翼繼之,殺其副統軍。飛進軍朱仙鎮,距汴京四十五里,與宗弼對壘而陳,遣背嵬騎五百奮力破之,宗弼還汴京。飛檄陵台令行視諸陵,葺治之。

壬戌,岳飛奉召班師。

先是飛遣將梁興渡河趨絳州,結兩河豪傑,所至回響,父老潛輸糗糧以餉義軍,金都曲亦有密受飛旗榜者。飛大喜,語其下曰:“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

秦檜既令楊沂中等還屯,乃言:“飛孤軍,不可久留,請令班師。”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飛憤惋泣下曰:“十年之功,廢於一旦!”乃自郾城引兵還,民遮馬哭曰:“我等頂香盆,運糧草,以迎官兵,金人皆知之,今去,我等無譙類矣!”飛亦悲泣,取詔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聲振野。

方宗弼敗於朱仙鎮,欲棄汴京,有書生叩馬曰:“岳少保且退矣。”宗弼曰:“謂何?”書生曰:“自古未有權臣在內,大將能立功於外者。岳少保且不免矣。”宗弼悟,乃留汴。

飛遣諸將還武昌,於是潁昌、淮寧、蔡、鄭諸州復為金人所取,中原豪傑皆絕望矣。

甲子,復釋奠文宣王為大祀,用太常博士王普請也。於是祀前受誓戒,加籩豆十有二,其禮如社稷。

乙丑,金人圍趙秉淵於淮寧府,李山、史貴及劉錡統制官韓直共擊退之。秉淵聞岳飛已退,遂棄城南歸。

丁卯,右諫議大夫何鑄為御史中丞。

金主命文武官五品以上致仕者,給俸祿之半,職三品者仍給傔人。

庚午,右承議郎、通判順昌府汪若海特遷一官,以陳規言圍城之初若海毅然請援於朝也。

若海移書輔臣,具言劉錡之勝,且謂:“錡所統不過二萬人,其中又止用五千人出戰。今諸大將所統甚眾,使乘錡戰勝之後,士氣百倍之際,諸路並進,烏珠可一舉而破,甚無難者。今諸大帥惟淮西最務持重,不肯輕舉。宜以淮西之兵塞其南歸之路,俾京西之兵道河陽,渡孟津,淮東之兵卷淮陽,渡鼓城,俾陝西之兵下長安,渡蒲坂。則河朔之民必回響,寇帶而共降,烏珠可不戰而破也。聞淮西之帥得亳便還,義士莫不嘆息,甚為朝廷惜之。

武功大夫、忠州團練使兼閤門宣贊舍人、新知辰州柴斌移知唐州。

辛未,金將古延引兵攻盩厔縣,永興軍路經略副使王俊逆戰於東駱谷,卻之。

時帝以親札賜川陝宣撫副使胡世將,言:“今日事勢,以力保關隘為先。又,陝西將士與右護軍不同,正當兼容,有仗義自奮者,優獎之以勵其餘。”於是世將奏:“川口諸隘及梁、洋一帶,先已修畢。見分遣吳璘在白石至秦州以來,遏熙、秦州之沖;楊政在寶雞,遏永興、鳳翔之沖;及永興副帥王俊亦在盩厔作寨,牽制敵勢。兼自金人再侵陝西,諸將曾受偽命,並許收使,如能立功,就上超轉。緣從偽既久,率望風拜降,臣亦開其自新之路,多方願諭,已招到一萬一千五百餘人。總管傅忠信,安撫朱勇,將官梁柄及統制、統領官,各給袍帶。其老幼居於近里,又有總管魏價等十四員,帶城寨兵一千五百,亦加勸獎,官各授差遣,卒各支請給,與右護軍相參為用矣。

時政在寶雞,完顏杲陰遣客刺政,詐為降卒,政覺而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