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三 起屠維作噩正月,盡二月



忠訓郎劉俊民為秉義郎、閤門祗候。

初,帝聞金人尚在揚州,募能使軍前者,俊民願行。俊民嘗在敵中,頗知其情偽。帝已乘舟,召俊民就御舟賜對,與語,甚款,遂使持書以往,賜賚極厚。俊民請張邦昌一子弟同行,庶可藉口,帝與黃潛善、汪伯彥、朱勝非共議,因下詔尊禮邦昌。邦昌之在南都也,嘗奉詔貽書金人,言約和事,其稿在李綱家,遂下常州取之。邦昌之死也,其子直秘閣元亨與其兄中奉大夫邦榮,皆坐累拘管,至是悉令錄用。太學博士廉布,娶邦昌女,太學正吳若,娶邦昌兄女,先亦坐廢,詔並乘驛赴行在。

帝臨發,又以勝非兼御營副使,留御營都統制王淵總兵守平江府。

是夕,帝舟泊吳江。

是日,金人破滄州。

先是明州觀察使劉錫知滄州,聞金兵且至,將數百騎棄城走。道遇葛進,乃知青州尚為朝廷守,即趨青州,駐麻家台,留不進。劉洪道遣人邀入城,錫曰:“青州屢遭寇擾,人心未寧,不可。”洪道出見錫,且犒其師。錫竟不入城,青州人高其義。錫遂將其餘眾赴行在。

金兵至城下,通判孔德基以城降。

己未,帝次秀州。

庚申,御舟次崇德縣。資政殿大學士、江淮制置使呂頤浩從帝行,即拜同簽書樞密院事、江淮、兩浙制置使,所除職去大字。頤浩夜見帝於內殿,帝諭以“金人尚留江北,卿可還屯京口,令劉光世、楊惟忠並受節制。”頤浩以王淵所部精兵二千人還鎮江府,命恩州觀察使張思正統之。

遣御營中軍統制張浚以所部八千人往吳江縣防扼。

時朝廷方以金人渡江為慮,故命大將楊惟忠守金陵,劉光世守京口,王淵守姑蘇,分受二大臣節度。於是韓世忠在海道未還,而范瓊自壽春渡淮,引兵之淮西境上,扈駕者惟苗傅一軍而已。

吏部員外郎鄭資之為沿淮防扼,自池州上至荊南府;監察御史林之平為沿海防扼,自泰州下至杭州。資之,望之兄也。資之請募客舟二百艘,分番運綱把隘,之平請募海舟六百艘防扼,從之。

辛酉,帝至臨平鎮。

壬戌,帝至杭州,以州治為行宮,顯寧寺為尚書省。帝以百官家屬未至,獨寢於堂外。帝御白木床,上施蒲薦、黃羅褥。舊制,御膳日百品,靖康初,損其七十,渡江後,日一羊煎肉炊餅而已。

是日,金人破晉寧軍,守臣忠州刺史徐徽言死之。

初,徽言在晉寧間,河東遺民日望王師之至,乃陰結汾、晉土豪,約以復故地則奏官為守長,聽其世襲。會朝論與金結好,恐出兵則敗和議,抑其所請,不報。金人忌徽言,欲速拔晉寧以除其患,圍之三月,屢破卻之。久之,城中矢石皆盡,士困餓不能興,會監門官石贇夜啟關納金人,城遂破。微言聞兵入,即縱火自焚其家,而率親兵力戰。比曉,左右略盡,徽言為金所執。金人知其忠,使之拜,不拜;臨之以兵,不動;命降將折可求諭之降,指可求大罵;與之酒,徽言以杯擲其面曰:“我尚飲汝酒乎!”嫚罵不已。金人怒,持刀刺徽言,徽言罵不絕聲而死。後贈晉州觀察,謚忠壯。

初,晉寧之圍也,太原府路兵馬都監孫昂率殘兵與徽言共守。及城破,昂引所部三百人巷戰,自夜達旦,格殺數百人,士卒死亡殆盡。昂自度不免,引刃欲自刺,金兵擁至軍前,以甘言誘之,昂終不屈而死。父翊,宣和末,以相州觀察使知朔寧府,救太原,死於陳。後贈昂左武功大夫、成州團練使。

癸亥,朝群臣於行宮,降詔罪己,求直言。命杭州守臣具舟往常州迎濟衣冠軍民家屬。省儀物膳羞,出宮人之無職掌者。

乙丑,德音釋諸路囚雜犯死罪已下,士大夫流徙者悉還之。惟李綱不以赦徙,蓋黃潛善建陳,猶欲罪綱以謝金也。

初,冀州雲騎卒孫琪,聚兵為盜,號“一海蝦”,江淮制置使劉光世招降之。維揚之役,行在諸軍皆潰,琪擁光世之妻向氏在軍中,由真、滁奔淮西,事之如光世。琪至廬州,帥臣胡舜陟乘城拒守,琪邀索資糧,舜陟不與。自部使者以下,皆請以粟遺之,舜陟曰:“吾非有所愛,顧賊必無厭,與之則示弱,彼我能為也。”乃時出兵擊其抄掠者,凡六日,琪遁去,舜陟伏兵狙擊之,得其輜重而歸。是日,琪引兵之安豐縣。琪所至不殺人,但掠取金帛而去。後以向氏歸光世,光世德之。向氏,漢東郡王宗回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