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六十八 起上章閹茂七月,盡重光大淵獻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遣察訪使遍行諸路,促成役書。

庚子,詔宗室不得祀祖宗神御。

遼主如藕絲淀。

丁未,詔唐、鄧給流民田。

八月,癸丑朔,遣官體量陝西差役新法及民間利害。

甲寅,詔:“郡縣保甲與賊斗死傷者,給錢有差。”

庚申,復《春秋三傳》明經取士。王安石初欲釋《春秋》以行世,而孫覺經解已出,自知不能復出其右,遂詆聖經,至目為“斷爛朝報”,故貢舉不以取士。楊繪嘗言當復,安石不許,至是帝特命復之。

癸酉,置洮河安撫司,命王韶領其事。初,議取河湟,自古渭寨接青唐、武勝軍,應招納蕃部市易、募人營田等事,韶悉主之,遂至秦。會諸將以蕃部俞龍珂在青唐最大,渭源羌與夏人皆欲羈縻之,議先致討。韶因案邊,引數騎直抵其帳,諭以成敗,遂留宿。明旦,兩種皆遣其豪隨韶以東,龍珂率其屬十二萬口內附。既歸朝,自言;“平生聞包中丞朝廷忠臣,乞賜姓包氏。”帝如其請,賜姓包、名順。

己卯,以前旌德縣尉王雱為太子中允、崇政殿說書。雱,安石子也,為人剽悍陰刻,無所顧忌。年十三,得秦卒言洮河事,嘆曰:“此可撫而有也。使夏得之,則敵強而邊患博矣。”故安石力主王韶議。初舉進士,調旌德尉,著策二十餘篇,極論天下事。時安石執政,所用多少年,雱亦欲與選,乃與父謀曰:“執政子雖不可預事,而經筵可處。”安石欲帝知而自用,乃以雱所作策鏤板鬻於市,鄧綰、曾布又力薦之,召見而有是命。安石更張政事,雱實導之。

辛巳,遼置佛骨於招山浮圖,罷獵,禁屠殺。

是月,河溢澶州,曹村埽決。鎮寧僉判程顥方救護小吳,相去百里,州帥劉渙以事急告顥,一夜馳至。渙俟於河橋,顥謂渙曰:“曹村決,京城可虞。臣子之分,身可塞亦所當為,請盡以廂兵見付,事或不集,公當親率禁兵以繼之。”渙即以本鎮印授顥,曰:“君自用之。”顥得印,不暇入城省親,徑走決堤,諭士卒曰:“朝廷養爾輩,正為緩急耳!爾知曹村決則注京城乎?吾與爾輩以身捍之!”眾皆感激自效。論者或以為勢不可塞,徒勞人耳,顥命善泅者度決口,引大索以濟眾,兩岸並進,數日而合。

九月,丙戌,河決鄆州。

辛卯,大享明堂,以英宗配。赦天下。內外官進秩有差。

庚子,夏主秉常遣使入貢,表乞綏州城,願依舊約。詔答曰:“前已降詔,更不令交塞門、安遠二砦,綏州亦不給還,今復何議!俟定界畢別進誓表日,頒誓詔,恩賜如舊。”

癸印,增選人俸;鬻諸路坊場河渡,募人承買,收取其利,一歲得錢六百九十八萬餘緡,谷帛九十七萬石、匹有奇。

冬,十月,壬子朔,罷差役法,使民出錢募役。

立選人及任子出官試律令法。

乙卯,遼主如醫巫閭山。

丙辰,置樞密院檢詳官。

庚申,以鮮于侁為利州轉運副使。

初,助役法行,詔監司各定所部助役錢數。利州路轉運使李瑜欲定四十萬。侁時為判官,爭之曰:“利州民貧地瘠,半此可矣。”瑜不從,遂各為奏。時諸路役書皆未就,帝是侁議,諭司農曾布,使頒以為田式,因黜瑜而擢侁副使兼提舉常平。侁素惡王安石,及安石用事,侁乃上書,論時政可憂可嘆,其逆治體而召民怨者,不可概舉。其意專指安石,安石怒,毀短之。帝稱其文學可用,安石曰:“何以知之?”帝曰:“有章奏在。”安石乃不敢言。既為副使,部民不請青苗錢,安石遣吏詰之,侁曰:“青苗之法,願取則與。民自不願,豈能強之哉!”

戊辰,立太學生三舍法。初,國子生以京朝七品以上子孫應蔭者為之,太學生以八品以下子孫及庶人之俊異者為之;試論策經義如進士法。及帝即位,垂意儒學,自京師至郡縣既皆有學,歲時月各有試程,其藝能以差次升舍,其最優者為上舍,免發解及禮部試而特賜之第,遂專以此取士。又累增太學內捨生至九百人。至是侍御史鄧綰言:“國家治平百餘年,雖有國子監,僅容釋奠齋庖,而生員無所容。至於太學,未嘗建設,止假錫慶院廊廡數十間,生員才三百人。請以錫慶院為太學,仍修武王廟為右學,上以擬三王、四代膠庠序學東西左右之制。”乃詔盡以錫慶院及朝集院西廡建講書堂,齋舍、直廬略具。自主判官外,增置進講為十員,率二員共講一經,令中書磷選或主判官奉舉。厘生員為三等:始入太學為外舍,初不限員,後定額七百人;外舍升內舍,員二百;內舍升上舍,員一百。各執一經,從所講官受學,月考試其業,優等以次升上舍,免發解及禮部試,召試賜第。其正、錄、學諭,以上捨生為之,經各二員。學行卓異者,主判、直講復薦於中書,奏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