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八十二 起重光協洽正月,盡昭陽作噩七月,凡二年有奇



乙卯,夏人寇懷遠砦。

閏月,壬戌,嚴飭陝西、河東諸路邊備。

甲子,以龍圖閣待制、知鄆州蔡京知永興軍,從呂大防請也。

是日,執政會議都堂,呂大防、劉摯欲以知永興軍李清臣為吏部尚書,王岩叟曰:“恐公議不協。”既而奏可,岩叟謂同列曰:“必致人言。”錄黃過門下省,范祖禹封還進呈,不允;祖禹執奏如初。除命既下,左正言姚勔又論其不當。已而三省復欲用蒲宗孟為兵部尚書,蘇轍言:“前日除李清臣,給諫紛然爭之未定,今又用宗孟,恐不便。”太皇太后曰:“奈闕官何?”轍曰:“尚書闕官已數年,何嘗闕事!今日用此二人,正與去年用鄧溫伯無異。此三人者,非有大惡,但與王珪、蔡確輩並進,意思與今日聖政不合。見今尚書共闕四員,若並用此四人,使互進黨與,氣類一合,不獨臣等無可奈何,即朝廷亦無可奈何。如此用人,台諫安得不言?臣恐朝廷自此不安靜矣。”議遂止。壬申,以知揚州王存為吏部尚書,清臣知成德軍。

刑部侍郎彭汝礪與執政爭獄事,自乞貶逐,甲申,詔改禮部侍郎。

九月,丁亥,邊臣言夏人寇麟、府二州。壬辰,詔:“州民為寇所掠,廬舍焚盪者給錢帛,踐稼者賑之,失牛者官貸市之。”

癸巳,策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丁酉,王普等遷官有差。

詔:“歲出內庫緡錢五十萬,以備邊費。”

丙申,遼主還上京。

己亥,日本遣使貢於遼。

甲辰,幸上清儲祥宮。壬子,宮成,議將肆赦,王岩叟曰:“昔天禧中祥源成,治平中醴泉成,皆未嘗赦。古人有垂死諫君無赦者,此可見赦無益於聖治也。”乃止。

冬,十月,丁卯,有流星晝出東北。

庚午,朝獻景靈宮,還,幸國子監,詣至聖文宣王殿行釋奠禮,一獻再拜。太學國子祭酒豐稷講《尚書·無逸》終篇。遂幸昭烈武成王廟,肅揖,禮畢,還內。先是范百祿轉對,請視學,故有是舉。

癸酉,御史中丞鄭雍、侍御史楊畏對甚久,論劉摯及蘇轍也。雍言:“摯善牢籠士人,不問善惡,雖贓污久廢之人,亦以甘言誘致。”因具摯黨人姓名:王岩叟、劉安世、韓川、朱光庭、趙君錫、梁燾、孫升、王覿、曾肇、賈易、楊康國、安鼎、張舜民、田子諒、葉仲、趙挺之、盛陶、龔原、劉概、楊國寶、杜純、杜紘、詹適、孫諤、朱京、馬傳慶、錢世榮、孫路、王子韶、吳立禮,凡三十人。左正言姚勔入奏,並言摯朋黨不公。右正言虞策言摯親戚趙仁恕、王鞏犯法,施行不當。甲戌,摯以鞏為姻家,轍以嘗薦鞏,皆自劾,詔答不允。轍又言:“頃復見台官安鼎亦論此事,謂臣欺罔詐謬,機械深巧,則臣死有餘責,有何面目尚在朝廷!然鼎與趙君錫、賈易等同構飛語,誣罔臣兄軾以惡逆之罪,賴聖鑒昭察,君錫與易即時降黜。鼎今在言路,是以盡力攻臣,無所不至。伏乞早賜責降,使鼎私意得伸。”丁丑,轍與摯俱宣押入對,對已,押赴都堂。摯先出,待命於僧舍,乞賜罷免。庚辰,王岩叟言:“方今戮力盡忠之臣,摯居其最,豈可因一二偏辭,輕示遐棄,安知其間無朋邪挾私而陰與群奸為地者?”不報。太皇太后獨遣中使賜蘇轍詔,諭令早入省供職。

辛巳,帝謂呂大防曰:“論劉摯者已十八章,初不為王鞏事,乃邢恕過京師,摯與通簡,又延接章惇之子,牢籠為它日計。”

初,邢恕謫永州,舟行過京師,劉摯故與恕善,因以簡別摯,摯答簡,其末云:“為國自愛,以俟休復。”持簡者問監東排岸官茹東濟:“恕舟安在?”東濟,傾險人也,數有求於摯,弗得,怨之,亟取摯簡,錄其本送鄭雍、楊畏;二人方附呂大防,因釋其語上之。以“休復”為“復子明辟”之復,謂摯勸恕俟太皇太后它日復辟也。又章惇諸子故與摯子游,摯亦間與之接,雍、畏遂謂摯延見接納,為牢籠之計。帝於是始有罷摯意。太皇太后亦怒,面諭摯曰:“言者謂卿交通匪人,為異日地,卿當一心王室。若章惇者,雖以宰相處之,未必樂也。”摯惶恐,退,上章自辨,且求去位。奏入,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