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四十一 起屠維赤奮若正月,盡上章攝提格七月,凡一年有奇



九月,甲寅朔,金罷皇太子月料,歲給錢五萬貫。

金主謂台臣曰:“此聞朝官內有攬中宮物以規貨利者,汝何不言?”皆對曰:“不知。”金主曰:“朕尚知之,汝有不知者乎?朕若舉行,汝將安用!”

丁巳,中書、門下省勘會諸路監司近來多不巡按,官吏貪情,無所畏憚。間有出巡去處,又多容縱隨行公吏等乞覓騷擾,理宜約束。詔:“諸路監司,今後分上下半年依條巡按,詢訪民間疾苦,糾察貪情不職官吏,仍具請實以聞。如敢依前容縱公吏等乞覓騷擾,當置重典。”

己未,新江東運副程大昌朝辭,帝諭曰:“近來監司多不巡歷,朕期卿遍行諸州,察守令臧否,民情冤抑,悉以聞。”

壬戌,金主秋獵。

甲子,詔侍從、台諫集議欽宗配饗功臣。

丙寅,起居郎林機論諸郡守臣欲郡計辦集,而不恤縣之匱乏,以致橫斂及民,帝曰:“甚不體朕寬恤之意。且如稅賦太重,朕欲除減,但有所未及,當以次第為之。”機又曰:“諸處有羨餘之獻,皆移東易西以求恩幸。”帝曰:“今之財賦,豈得有餘!今後若有獻,朕當卻之。”

壬申,詔:“三衙諸軍應有違軍律弊事,統兵官特與放罪,差主帥措置,日下盡行除勒。其軍校有因教閱損壞軍器,官為修補。軍身務令飽,不得多斂錢米,卻行減克。借差軍兵戰馬,多破白直,諸處窠役回易,私占官兵,悉行拘收入隊教閱,務須軍政整肅。諸處送到官員月給並應副索客及諸般名色,掊斂、減克、陪填、贏落以為私用,並計贓論罪。私借人馬,亦計庸科斷。其違戾統制、統領、將、佐,從主帥按劾以聞,當重置典憲;主帥失於糾舉,亦重作行遣。”先是樞密院奏:“國家撫養戰士,全藉主兵官督責教閱,以備緩急。近來三衙諸軍統兵官,循習私意,恣為不公,有害軍政。”遂條具十一事,乞行懲革,故有是詔。

命淮西安撫司參議官許子中措置淮西山水砦招集歸正人墾官田。

是月,復監司選本貫法。

是秋,令監司、帥臣臧否守令。

太常少卿林栗等言:“竊惟祀帝於郊,在國之南,就陽位也。國家舉行典禮,歲中祀上帝者四:春祈、夏雩、秋享、冬報,其二在南郊圓壇,其二在城西惠照院望祭齋宮。蓋緣在京日,孟夏大雩,別建雩壇於郊丘之左;季秋大享,有司攝事,就南郊齋宮端誠殿。今城西望祭齋宮,於就陽之義無所依據,欲望詳酌,除三歲親祠自有典故外,其有司攝事,歲中四祭,並即圓壇以遵舊制。”從之。

續禮部侍郎鄭聞等言:“國初沿襲唐制,一歲四祭昊天上帝於郊丘,謂祈谷、大雩、享明堂、禮圜丘也。惟是明堂當從屋祭,元祐六年,從太常博士趙叡之請,有司攝事,乃就齋宮行禮,至元符元年,又寓於齋宮端誠殿。竊見今郊丘之偶有淨明寺,請遇明堂親饗,則遵依紹興三十一年已行典禮;如常歲,有司攝事,則當依元祐臣僚所陳,權寓淨明寺行禮,庶合明堂之義。”從之。

冬,十月,丁亥,金主還都。

戊子,賑溫、台二州被水貧民。以守臣不上聞,各降官、落職放罷,監司各降一官。

庚子,臣僚言:“陛下臨御之初,約束州縣受納苗米多收加耗,法禁嚴甚。而近年以來,所收增多,逮朝廷拋降和糴,卻以出剩之數虛作糴到,所得價錢,盡資妄用。乞戒州縣杜絕弊幸,庶寬民力。”從之。

辛丑,金以尚書右丞相赫舍哩良弼為左丞相,樞密使赫舍哩志寧為右丞相。

金詔:“宗廟之祭,以鹿代牛,著為令。”

丙午,金大享於太廟。

辛亥,金以平章政事完顏思敬為樞密使。

十一月,癸丑朔,復置淮東萬弩手,名神勁軍。

甲寅,守起居郎兼權中書舍人林機,論司馬光有言君子以德勝才,小人以才勝德之辨,願陛下察之。帝曰:“朕於此未嘗不加察,但恐有所未盡。漢高祖名知人,謂陳平智有餘,難獨任,周勃重厚可屬大事,蓋得此道。”丁巳,御書御製《用人論》,賜宰臣陳俊卿等。

己未,林機言:“本朝慶曆三年,歐陽修建言:‘臣僚奏事退,令少留殿門,候修注官出,面錄聖語。’至七年,王贄始請只令備錄關報,遂為定製。是以仁宗皇帝之朝,道德教化之源,禮義刑政之具,載在國史,最為詳悉,由史官得職也。近世以來,臣僚奏事,例以不得聖語為報。伏睹在京通用令,諸進對臣僚,有親聞聖語,應記注者,限一日親錄,實封報門下、中書後省;事乾機密,難於錄報者,止具因依申知;又敕應記注事不報門下、中書後省者,以違制論。請降付兩省檢舉前件條令,庶幾得以大書特書,垂信萬世。”詔檢見行條法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