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七十七 玄黓閹茂正月,盡闕逢困敦六月,凡二年有奇



種諤本意身任統帥,謂成功在己,而為徐禧、沈括所外。賊圍永樂,諤以守延為名,觀望不救,永樂遂陷。帝冀其後效,置不問,且虞賊至,就命知延州。

丙子,遼主謁乾陵。

十一月,戊寅朔,罷御史察諸路官司,如有不職,令言事御史彈奏。著為令。

景靈宮成,辛巳,百官班於集英殿門,帝詣蕊珠、凝華等殿行告遷禮。壬午,奉安神御於十一殿。癸未,初行朝獻禮。乙酉,以奉安神御赦天下,官與享大臣子若孫一人。庚寅,宴侍祠官於紫宸殿。

十二月,丁巳,新樂成。

庚申,遼主降皇后蕭氏為惠妃,出居乾陵,還其妹於母家。

辛酉,原武決河口塞。

甲子,浚京師城外四壁之壕。

丙子,錄永樂死事將皇城使寇偉、東上閤門副使景思誼等,贈恤有差。

元豐六年遼太康九年

春,正月,丁丑朔,御大慶殿受朝,用新樂。先是帝以朝會儀物敝,當改為,詔閤門、御史台詳定朝會儀,更造仗衛、輿輅、冠服,至是始陳於殿。儀鸞司幕屋壞,毀玉輅。

辛巳,遼主如春水。

乙未,詔修周、漢以來陵廟。

乙巳,御崇政殿閱武士。

丙午,封楚三閭大夫屈平為忠潔侯。

二月,丁未朔,夏人圍蘭州,數十萬眾奄至,已據兩關,李浩閉城距守。鈐轄王文顧請擊之,浩曰:“城中騎兵不滿數百,安可戰?”文郁曰:“賊眾我寡,正當折其鋒以安眾心,然後可守。此張遼所以破合肥也。”及夜,集死士七百餘人,縋城而下,持短刃突之,賊驚潰,爭渡河,溺死者甚眾。

丙辰,以夏人犯蘭州,貶李憲為經略安撫都總管。以王文郁為西上閤門使,代李浩知蘭州。

甲子,三省言:“御史台六察按官,以二年為一任。欲置簿,各書其糾劾之多寡當否為殿最,歲終條具,取旨升黜,事重者隨事取旨。”從之。

三月,辛卯,夏人寇蘭州,副總管李浩以衛城有功,復隴州團練使。

丙申,河東將薛義敗夏人開葭蘆西嶺。

己亥,河東將高永翼敗復人於真卿流部。

夏,四月,丙午朔,遼境大雪,平地丈餘,馬死者十之六七。

辛亥,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知延州種諤卒。諤善馭將士,然殘忍好殺,左右有犯者,立斬之;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諤飲食自若。敵亦畏其敢戰,故數有功。自熙寧初,諤首興邊事,再舉西伐,皆其始謀,終致永樂之敗,每恨為徐禧、沈括所抑,疽發背而卒。議者謂諤不死,邊事不已。

甲子,禮部郎中林希上《兩朝寶訓》。

李浩敗夏人於巴放谿。

辛未,雨土。

是月,中書舍人曾鞏卒。鞏為文自成一家。少與王安石游,安石聲譽未振,鞏導之於歐陽修;及安石得志,遂與之異。帝嘗問:“安石何如人?”對曰:“安石文學行義不減揚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輕富貴,何吝也?”曰:“臣所謂吝者,謂其勇於有為,吝於改過耳。”呂公著嘗言於帝曰:“鞏行義不如政事,政事不如文章。”故不至大用。

五月,庚寅,以旱慮囚。

夏人寇蘭州,圍九日。甲午,大戰,侍禁韋定死之。

癸卯,詔賜資州孝子支漸粟帛。

是月,遼主如黑嶺。

夏人寇麟州神堂砦,知州訾虎督兵出戰,敗之。詔虎自今毋得輕易出入,恐失利損威以張虜勢,遇有寇邊,止令裨將以兵捍逐。

六月,乙巳朔,詔御史台六察各置御史一員。

癸丑,以禮部尚書黃履為御史中丞。履以大臣多因細故罰金,遂言:“大臣罪在可議,黜之可也,可恕,釋之可也,豈可罰以示辱哉?”時又制侍郎以下不許獨對,履言:“陛下博訪庶政,雖遠外微官,猶令獨對,顧於侍從乃弗得邪?”遂刊其制。御史翟忠言事,有旨詰所自來。履諫曰:“御史以言為職,非有所聞,則無以言。今乃究其自來,則人將懲之,台諫不復有聞矣。”

先是詔大理兼鞫獄所承內降公事,意必傅重;少卿韓晉卿獨持平核實,無所上下,帝知其才,尚書省建,擢刑部郎中。天下大辟請讞,執政或以為煩,將劾不應讞者,晉卿適白事省中,因曰:“聽斷求實,朝廷之心也。今讞而獲戾,後不來矣。”議者或引唐日覆奏,欲令天下庶獄悉從奏決,晉卿曰:“法在天下,而可疑、可矜者上請,此祖宗制也。今四海一家,欲械繫待朝命,恐罪人之死於獄多於伏辜者矣。”朝廷皆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