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八十三 起昭陽作噩八月,盡閼逢閹茂七月,凡一年



右正言張商英言:“先帝謂天地合祭非古。”詔禮部、太常詳議以聞。

以右正言上官均為工部員外郎。章惇方欲擅權,惡均異論,故罷均言職。尋以均權發遣京東西路刑獄。

戊午,遼有司言:“德勒諸部侵邊,統軍使出戰不利,招討使以兵擊破之。敦睦宮太師耶律安努及其子歿於陣。”

己未,以禮部侍郎楊畏為吏部侍郎。

初,呂大防既超遷畏,畏知章惇心復用,時惇居蘇州,有張擴者,惇妻之侄,畏托擴致意云:“畏度事勢輕重,因呂大防、蘇轍以逐劉摯、梁燾輩;又欲並逐大防及轍,而二人覺之,遽罷畏言職。畏跡在元祐,心在熙寧、元豐,首為公辟路者也。”及惇赴召,百官郊迎,畏獨請間,語多斥大防。有直省官聞之,嘆曰:“楊侍郎前日諂事呂相公,亦如今日見章相公也。”惇信畏言,故又遷吏部。

乙丑,尚書左丞鄧潤甫卒。潤甫首陳紹述,遂登政府。章惇議重謫呂大防、劉摯,潤甫不以為然,曰:“俟見上,當力爭。”無何,暴卒。

丁卯,嗣濮王宗暉卒。

是月,高麗國王運殂,遣使告於遼,遼遣蕭遵列等賻贈。

六月,知永興軍呂大防降授右正議大夫、知隨州,知青州劉摯落職,降授左朝議大夫、知黃州,知汝州蘇轍降授左朝議大夫、知袁州,以台諫交章論列故也。

來之邵等言知英州蘇軾詆斥先朝,甲戌,責授寧遠軍節度副使,惠州安置。

壬午,封高密郡王宗晟為嗣濮王。

癸未,以翰林學士承旨曾布同知樞密院事。

甲申,禮部言太學博士詹文奏乞除去王安石《字說》之禁,從之。

乙酉,詔知鄆州梁燾改知鄂州,知成德軍劉安世改知南安軍,管句西京崇福宮吳安詩監光州鹽酒稅,知虢州韓川改知坊州,權知應天府孫升改知房州,並落職降官;從左司諫翟思言也。

乙酉中書舍人林希言:“吏部侍郎、新除廬州王欽臣,傅會呂大防以致進用,豈可以侍從職名,寄之方面!所有制詞,未敢撰進。”詔欽臣除集賢殿修撰、知和州。

詔崇政殿說書呂希哲守本官、知懷州,以劉拯言公著父子世濟奸邪故也。

丙戌,詔蔡確追復觀文殿學士,贈特進。

戊子,詔翰林學士兼侍講蔡卞充國史院修撰兼知院事。

辛卯,三省以監察御史周秩所上二章進呈。讀至“向者有御批,欲增隆皇太妃儀物,又如治平中議濮事。呂大防所以求去”,帝曰:“大防何嘗有言!今秩越次及之,是迎合也。”又讀至“邪說甚行,使天子不得尊其母”,帝曰:“此言,激怒也。如秩趨操甚狂,若置之言職,朝廷無安靜之理。”遂罷秩知廣德軍。

己亥,遼禁邊民與蕃部為婚。

秋,七月,庚子朔,遼主獵於赤山。

丙辰,張商英言呂希純於元祐中嘗繳駁詞頭不當及附會呂大防、蘇轍事,帝曰:“去冬以宮中缺人使令,因召舊人十數輩,此何系外廷利害,而范祖禹、豐稷、文及甫並有章疏,陳古今禍福以動朕聽,希純等又繳奏爭之,何乃爾也!”安燾對曰:“聞文及甫輩上書,亦為人所使。”帝曰:“必蘇轍也。”會中書舍人林希言呂希純嘗草宣仁皇后族人遷官誥,有曰“昔我祖妣正位宸極”,其言失當,及變亂奉祀禮文、薦牙盤食等數事,乃詔落希純職,知亳州如故。

丁巳,三省言:“范純仁、韓維朋附司馬光,毀訕先帝,變亂法度,純仁復首建棄地之議,滋養邊患。”詔純仁特降一官。

初,章惇請謫純仁,帝曰:“純仁持議公平,非黨也,但不肯為朕留耳。”惇曰:“不肯留,即黨也。”帝勉從惇請。

是日,追奪司馬光、呂公著等贈謚,貶呂大防、劉摯、蘇轍等官,詔諭天下。

元豐末,神宗嘗謂輔臣曰:“明年建儲,當以司馬光、呂公著為師保。”及公著卒,呂大防奉敕撰《神道碑》,首載神宗語,帝又親題其額。及章惇、蔡卞欲起史禍,先於《日曆》、《時政記》刪去“以司馬光、呂公著為師保”語,又請發光、公著冢,斫棺暴屍。三省同進呈,許將獨不言。惇等退,帝留將問曰:“卿不言,何也?”將曰:“發冢斫棺,恐非盛德事。”帝曰:“朕亦以為無益公家。”遂寢其奏。會黃履、張商英、周秩、上官均、來之邵、翟思、劉拯、井亮采,交章言光等畔道逆理,未正典刑,大防等罪大罰輕,未厭公論,凡十九疏。章惇悉以進呈,遂詔追光、公著贈謚,毀所立碑,奪王岩叟贈官,貶大防郢州居住,摯蘄州,轍筠州。曾布密疏請罷毀碑事,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