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卷一·東周策



七 秦假道於周以伐韓章

秦假道於周以伐韓,周恐假之而惡於韓,不假而惡於秦。史黶謂周君曰:“君何不令人謂韓公叔曰:‘秦敢絕塞而伐韓者,信東周也。公何不與周地,發重使使之楚,秦必疑,不信周,是韓不伐也。’又謂秦王曰:‘韓強與周地,將以疑周於秦,寡人不敢弗受。’秦必無辭而令周弗受,是得地於韓而聽於秦也。”

八 楚攻雍氏章

楚攻雍氏,周粻秦、敢,楚王怒周,周之君患之。

為周謂楚王曰:“以王之強而怒周,周恐,必以國合於所與粟之國,則是勁王之敵也。故王不若速解周恐,彼前得罪而後得解,必厚事王矣。”

九 (周(最)[冣])[祝弗]謂(石)[呂]禮章

(周(最)[冣])[祝弗]謂(石)[呂]禮曰:“子何不以秦攻齊?臣請令齊相者,子以齊事秦,必無處矣。子因令周(最)[冣]居魏以共之,是天下制於子也。子東重於齊,西貴於秦,秦、齊合,則子常重矣。”

十 周相呂倉見客於周君章

周相呂倉見客於周君。前相工師藉恐客之傷已也,因令人謂周君曰:“客者,辯士也,然而所以不可者,好毀人。”

十一 周文君免士工師藉章

周文君免士工師藉,相呂倉,國人不說也。君有閔閔之心。

謂周文君曰:“國必有誹、譽,忠臣令誹在已,譽在上。宋君奪民時以為台,而民非之;(無忠臣以掩蓋之也。)子罕釋相為司空,民非子罕而善其君。齊桓公宮中七市,內閭七百,國人非之。管仲故為三歸之家,以掩桓公非,自傷於民也?《春秋》記臣弒君者以百數,皆大臣見譽者也。故大臣得譽,非國家之美也。故‘眾庶成強,增積成山’。”周君遂不免。

十二 溫人之周章

溫人之周,周不納。[問曰:]“客(即)[耶?]”對曰:“主人也。”問其巷而不知也,吏因囚之。

君使人問之曰:“子非周人,而自謂非客,何也?”對曰:“臣少而誦《詩》,《詩》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今周君天下,則我天子之臣,而又為客哉?故曰主人。”君乃使吏出之。

十三 或為周(最)[冣]謂金投章

或為周(最)[冣]謂金投曰:“秦以周(最)[冣]之齊疑天下,而又知趙之難(子)[予]齊人戰,恐齊、(韓)[趙]之合,必先合於(秦)[齊]。秦、齊合,則公之國虛矣。公不若救齊,因佐秦而伐韓、魏,上黨、長子,趙之有。公東收寶於(秦)[齊],南取地於韓、魏,因以(因)[困]徐為之東,則有合矣。”

十四 周(最)[冣]謂金投章

周(最)[冣]謂金投曰:“公負(令)[全]秦與強齊戰。戰勝,秦且收齊而封之,使無多割,而聽天下之戰;不勝,國大傷,不得不聽秦。秦盡韓、魏之上黨太原,西止秦之有已。秦地,天下之半也,制齊、楚、三晉之命,復國且身危,是何計之道也。”

十五 (石)[右]行秦謂大梁造章

(石)[右]行秦謂大梁造曰:“欲決霸王之名,不如備兩周辯知之士。”謂周君曰:“君不如令辯知之士為君爭於秦。”

十六 謂薛公曰章

謂薛公曰:“周(最)[冣]於齊(王)[厚]也而逐之,聽祝弗,相呂禮者,欲取秦。秦、齊合,弗與禮重矣。有周齊,秦必輕君。君弗如急北兵趨趙以秦、魏,收周(最)[冣]以為後行,且反齊王之信,又禁天下之率。齊無秦,天下果,弗必走,齊王誰與為其國?”

十七 齊聽祝弗外周(最)[冣]章

齊聽祝弗外周(最)[冣]。謂齊王曰:“逐周(最)[冣]、聽祝弗、相呂禮者,欲深取秦也。秦得天下,則伐齊深矣。(夫)[秦、]齊合,則趙恐伐,故急兵以示秦。秦以趙攻,與之齊伐趙,其實同理,必不處矣。故用祝弗,即天下之理也。”

十八 蘇厲為周(最)[冣]謂蘇秦章

蘇厲為周(最)[冣]謂蘇秦曰:“君不如令王曰(最)[冣]以地合於魏,趙故必(怒)[恐],合於齊,是君以(合)[全]齊與強楚。吏產(子)[於]君,若欲因(最)[冣]之事,則合(合)[全]者,君也;割地者,(最)[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