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卷十八·趙策一

趙:嬴姓,其先造父為周穆王養馬,後賜父以趙城(今山西省趙城縣西南),由此為趙氏。至造父以下六世至奄父,奄父生叔代,叔代以下五世至趙夙,其孫趙衰事普獻公之子晉公子重耳。趙衰隨重耳逃亡十九年,重耳返國為晉文(前636年—前610年),趙衰任國政。趙衰卒,子趙盾嗣;盾卒,子朔嗣。朔子趙武於晉平公(前557年一前532年)十二年(前546年)為晉國正卿,趙武傳趙景叔,景叔傳趙鞅,即趙簡子(前518年—前458年),簡子傳趙襄子(前457年—前425年)。趙烈侯六年(前403年)周威烈王始命烈侯趙籍為侯。至趙武靈王(前325年—前299年)始稱王,至王遷,於秦始皇十九年(前228年)為秦所滅。其國土有今陝西省東北部,山西省中部,兼有河北省東南部,並有山東省西邊一角及河南省的北端。全境東北與東胡和燕國接界,東與中山及齊國接界,南與衛、魏、韓三國交錯接界,北與樓煩、林胡接界,西與韓、魏兩國交錯接界。國都原在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前425年趙獻侯遷都中牟(今河南省湯陰縣西),前386年趙敬侯遷到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

一 知伯從韓魏兵以攻趙章

知伯從韓、魏兵以攻趙,圍晉陽而水之,城(下)不沉者三板。(郄)[郗]疵謂知伯曰:“韓、魏之君必反矣。”知伯曰:“何以知之?”(郄)[郗]疵曰:“以其人事知之。夫從韓、魏之兵而攻趙,趙亡,難必及韓、魏矣。今約勝趙而三分其地。今城不沒者三板,臼、灶生蛙,人馬相食,城降有日,而韓、魏之君無喜志,而有憂色,是非反如何也?”

明日,知伯以告韓、魏之君曰:“(郄)[郗]疵言君之且反也。”韓、魏之君曰:“夫勝趙而三分其地,城今且將拔矣。夫(三)[二]家雖愚,不棄美利於前,背信盟之約,而為危難不可成之事,其勢可見也。是疵為趙計矣,使君疑二主之心,而解於攻趙也。今君聽讒臣之言,而離二主之竭,為君惜之。”趨而出。(郄)[郗]疵謂知伯曰:“君又何以疵言告韓、魏之君為?”知伯曰:“子安知之?”對曰:“韓、魏之君視疵端而趨疾。”

(郄)[郗]疵知其言之不聽,請使於齊,知伯遣之。韓、魏之君果反矣。

二 知伯帥趙韓魏而伐范中行氏章

知伯帥趙、韓、魏、而伐范、中行氏,滅之。休數年,使人請地於韓。韓康子欲勿與,段規諫曰:“不可。夫知伯之為人也,好利而鷙復,來請地不與,必加兵於韓矣。君其與之。與之彼狃,又將請地於他國,他國不聽,必鄉之以兵;然則韓可以免於患難,而待事之變。”康子曰:“善。”使使者致萬家之邑一於知伯,知伯說。

又使人請地於魏,魏宣子欲勿與。趙葭諫曰:“彼請地於韓,韓與之;請地於魏,魏弗與,則是魏內自強,而外怒知伯也。然則其錯兵於魏必矣!不如與之。”宣子曰:“諾。”因使人致萬家之邑一於知伯,知伯說。

又使人之趙,請(蔡)[藺]、皋狼之地,趙襄子弗與。知伯因陰結韓、魏,將以伐趙。趙襄子召張孟談而告之曰:“夫知伯之為人,陽親而陰疏,三使韓、魏,而寡人弗與焉,其移兵寡人必矣。今吾安居而可?”張孟談曰:“夫董(閼)安於,簡主之才臣也,世治晉陽,而尹澤循之,其餘政教猶存,君其定居晉陽。”君曰:“諾。”

乃使延陵(王)[生]將車騎先之晉陽,君因從之。至,行城郭,案府庫,視倉廩,召張孟談曰:“吾城郭之完,府庫足用,倉廩實矣,無矢奈何?”張孟談曰:“臣聞董子之治晉陽也,公宮之垣,皆以(狄)[秋]蒿(苫)[苦]楚廧之,其高至丈余,君發而用之。”於是發而試之,其堅則箘簬之勁不能過也。君曰:“[矢]足矣,吾銅少若何?”張孟談曰:“臣聞董子之治晉陽也,公宮之室,皆以煉銅為柱質,請發而用之,則有餘銅矣。”君曰:“善。”號令以定,備守以具。三國之兵乘晉陽城,遂戰。三月不能拔,因舒軍而圍之,決晉水而灌之。

圍晉陽三年,城中巢居而處,懸釜而炊,財食將盡,士卒病羸。襄子謂張孟談曰:“糧食匱,城力盡,士大夫病,吾不能守矣,於以城下,何如?”張孟談曰:“臣聞之‘亡不能存,危不能安,則無為貴知(士)也’。君釋此計,勿復言也。臣請見韓、魏之君。”襄子曰:“諾。”

張孟談於是陰見韓、魏之君,曰:“臣聞‘唇亡則齒寒’,今知伯帥二國之君伐趙,趙將亡矣,亡則二君為之次矣。”二君曰:“我知其然。夫知伯為人也,麁中而少親,我謀未遂而知,則其禍必至,為之奈何?”張孟談曰:“謀出二君之口,入臣之耳,人莫之知也。”二君即與張孟談陰約三軍,與之期(曰)[日];夜遣[張孟談]入晉陽(張孟談),以報襄子,襄子再拜之。

張孟談因朝知伯而出,遇知過轅門之外。知過入見知伯曰:“二主殆將有變。”君曰:“何若?”對曰:“臣遇張孟談於轅門之外,其志矜,其行高。”知伯曰:“不然。吾與二主約謹矣,破趙三分其地,寡人所親之,必不欺也。子釋之,勿出於口。”知過出見二主,入說知伯曰:“二主色動而意變,必背君[矣],不如(令)[今]殺之。”知伯曰:“兵著晉陽三年矣,旦暮當拔之,而饗其利,乃有他心?不可,子慎勿復言。”知過曰:“不殺則遂親之。”知伯曰:“親之奈何?”知過曰:“魏宣子之謀臣曰趙葭,康子之謀臣曰段規,是皆能移其君之計。君其與二君約,破趙則封二子者各萬家之縣一,如是則二主之心可不變,而君得其所欲矣。”知伯曰:“破趙而三分其地,又封二子者各萬家之縣一,則吾所得者少,不可。”知過見君之不用也言之不聽,出,更其姓為輔氏,遂去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