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書紀年》[附三]《路史》所引《紀年》輯證

[一]《汲紀年》:帝王之沒皆曰陟。《 發揮》卷五

案:韓愈《黃陵廟碑》云:‘舜陟方乃死。……余謂《竹書紀年》帝王之沒皆曰陟。陟,升也。’此引《紀年》乃韓氏隱括之語。《路史》所引見《辨帝舜冢》條,又引《黃陵廟碑》文,所本即此。

[二]《汲書》亦云:黃帝死七年,其臣左徹乃立顓頊。《後紀》卷六

《汲書》云:左徹乃立顓帝。《後紀》卷五注

案:陳逢衡《竹書紀年集證》卷四九云:‘案《博物志》云:“黃帝登仙,其臣左徹者,削木象黃帝,帥諸侯以朝。七年不還,左徹乃立顓頊,左徹亦仙去也。”……夫顓頊之於黃帝,世代懸隔,焉得雲七年即立顓頊乎?’‘疑羅氏誤引《博物志》以為《汲書》也。’

[三]《竹紀年》云:堯元年丙子。《後紀》卷一0注

案:《隋書·律曆志》引《竹書紀年》曰:‘堯元年景(丙)子。’

[四]《竹書紀年》以為堯之末年,德衰,為舜所囚。《發揮》卷五注

案:羅氏云:‘鄄城東北五里有堯城。’其下即引《竹書紀年》云云,又云:‘《寰宇記》以載言所錄,不欲去。’蓋轉引自《太平寰宇記》。參見《五帝紀》。

[五]《竹書》謂舜既囚堯,偃塞丹朱於此,使不得見。《發揮》五注

案:羅氏云:‘濮陽有偃朱城。’其下即引《竹書》云云,亦轉引自《太平寰宇記》,參上條。

[六]《竹書》云:放帝丹朱于丹水。《後紀》卷一0注

案:《山海經·海內南經》郭注引《竹書》曰:‘后稷放帝朱于丹水。’

[七]《竹書》、《郡國志》等皆言帝葬蒼梧。《發揮》卷五

案:《史通·疑古》云:‘《虞書·堯典》又云:“五十載陟方乃死。”注云:“死蒼梧之野,因葬焉。”’《路史》所云見《辨帝舜冢》條,又雲‘人風婐劃,地氣高瘴’,即《疑古》語,疑本《史通》而誤。

[八]癸北氏虞帝之第三妃,而二女者,癸北氏之出也,一曰宵明,一曰燭光。見諸《汲簡》。《餘論》卷九

[九]《紀年》、《墨子》言:龍生廣,夏冰,雨血,地坼,及日夜出,晝不見。《後紀》卷一二注

案:《通鑑外紀》卷一注引《汲冢紀年》曰:‘三苗將亡,天雨血,夏有冰,地坼及泉,青龍生於廟,日夜出,晝日不出。’《訂補》以為《路史》注疑有誤字,‘廣’當是‘□’,即‘廟’字。

[一0]《汲古文》云:聞不居陽翟。《後紀》卷一二注

案:陳逢衡《竹書紀年集證》卷四九云:‘《漢書·地理志》:“潁川郡陽翟,夏禹國。”臣瓚曰:“《世本》:禹都陽城。《汲郡古文》亦云:居之。不居陽翟也。”竊意“不居陽翟”當是瓚語,所以釋陽城之為禹都,而辨《地誌》陽翟為夏禹國之誤也。羅苹不察,乃於《路史·夏後紀》“封之高密以處於櫟”下注云:“《地誌》:陽翟,夏禹國,或雲都之,非也。故《汲古文》云:聞不居陽翟。”竟以此語為《紀年》本文,誤矣。’《訂補》亦據此為說。《路史》此條本於《漢書·地理志》注,而誤讀瓚語。

[一一]《竹書紀年》:黃帝至禹,為世三十。《發揮》卷三

[一二]《紀年》:禹立四十五年。《後紀》卷一二注

案:《太平御覽》卷八二引《紀年》曰:‘禹立四十五年。’《輯校》、《訂補》失輯。

[一三]帝啟曰會。註:見《紀年》。《後紀》卷一三上

[一四]《紀年》:啟登後九年,舞九韶。《後紀》卷一三上注

案:《山海經·大荒西經》注引《竹書》曰:‘夏後開舞九招也。’‘九招’即‘九韶’。

[一五]既征西河。註:《紀年》在二十五年。《後紀》卷一三上

西河。後啟征之。見《紀年》。《國名紀》己

案:《北堂書鈔》卷一三引《紀年》云:‘啟征西河。’

[一六]《紀年》:啟二十九年,年九十八。《後紀》卷一三上注

案:《真誥》卷一五引《竹書》云:‘(啟)即位三十九,亡年七十八。’《路史》當本此,互有誤字。

[一七]《汲冢古文》:太康居斟尋。乃失邦。《後紀》卷一三上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