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唐紀八 起柔兆閹茂九月,盡著雍困敦七月,凡二年



是歲,進皇子長沙郡王恪為漢王,宜陽郡王祐為楚王。

新羅、百濟、高麗三國有宿仇,迭相攻擊;上遣國子助教朱子奢往諭指,三國皆上表謝罪。

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上之上

△貞觀元年丁亥,公元六二七年

春,正月,乙酉,改元。

丁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陳樂》。上曰:"朕昔受委專征,民間遂有此曲,雖非文德之雍容,然功業由茲而成,不敢忘本。"封德彝曰:"陛下以神武平海內,豈文德之足比!"上曰:"戡亂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用,各隨其時。卿謂文不及武,斯言過矣。"德彝頓首謝。

己亥,制:"自今中書、門下及三品以上入閣議事,皆命諫官隨之,有失輒諫。"

上命吏部尚書長孫無忌等與學士、法官更議定律令,寬絞刑五十條為斷右趾,上猶嫌其慘,曰:"肉刑廢已久,宜有以易之。"蜀王法曹參軍裴弘獻請改為加役流,流三千里,居作三年;詔從之。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為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胄奏:"據法應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對曰:"敕者出於一時之喜怒,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於天下也。陛下忿選人之多詐,故欲殺之,而既知其不可,復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執法,朕復何憂!"胄前後犯顏執法,言如湧泉,上皆從之,天下無冤獄。

上令封德彝舉賢,久無所舉。上詰之,對曰:"非不盡心,但於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者,豈借才於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德彝慚而退。御史大夫杜淹奏"諸司文案恐有稽失,請令御史就司檢校。"上以問封德彝,對曰:"設官分職,各有所司。果有愆違,御史自應糾舉;若遍歷諸司,搜括疵纇,太為煩碎。"淹默然。上問淹:"何故不復論執?"對曰:"天下之務,當盡至公,善則從之。德彝所言,真得大體,臣誠心服,不敢遂非。"上悅曰:"公等各能如是,朕復何憂!"

右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受人饋絹,事覺,上曰:"順德果能有益國家,朕與之共有府庫耳,何至貪冒如是乎!"猶惜其有功,不之罪,但於殿庭賜絹數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順德枉法受財,罪不可赦,奈何復賜之絹?"上曰:"彼有人性,得絹之辱,甚於受刑;如不知愧,一禽獸耳,殺之何益!"

辛丑,天節將軍燕郡王李藝據涇州反。

藝之初入朝也,恃功驕倨,秦王左右至其營,藝無故毆之。上皇怒,收藝系獄,既而釋之。上即位,藝內不自安。曹州妖巫李五戒謂藝曰:"王貴色已發!"勸之反。藝乃詐稱奉密敕,勒兵入朝。遂引兵至幽州,幽州治中趙慈皓馳出謁之,藝入據幽州。詔吏部尚書長孫無忌等為行軍總管以討之。趙慈皓聞官軍將至,密與統軍楊岌圖之,事泄,藝囚慈皓。岌在城外覺變,勒兵攻之,藝眾潰,棄妻子,將奔突厥。至烏氏,左右斬之,傳首長安。弟壽,為利州都督,亦坐誅。初,隋末喪亂,豪傑並起,擁眾據地,自相雄長;唐興,相帥來歸,上皇為之割置州縣以寵祿之,由是州縣之數,倍於開皇、大業之間。上以民少吏多,思革其弊;二月,命大加並省,因山川形便,分為十道:一曰關內,二曰河南,三曰河東,四曰河北,五曰山南,六曰隴右,七曰淮南,八曰江南,九曰劍南,十曰嶺南。

三月,癸巳,皇后帥內外命婦親蠶。

閏月,癸丑朔,日有食之。

壬申,上謂太子少師蕭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數,自謂無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問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則脈理皆邪,弓雖勁而發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識之猶未能盡,況天下之務,其能遍知乎!"乃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書內省,數延見,問以民間疾苦,政事得失。

涼州都督長樂王幼良,性粗暴,左右百餘人,皆無賴子弟,侵暴百姓;又與羌、胡互市。或告幼良有異志,上遣中書令宇文士及馳驛代之,並按其事。左右懼,謀劫幼良入北虜,又欲殺士及據有河西。復有告其謀者,夏,四月,癸巳,賜幼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