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唐紀八 起柔兆閹茂九月,盡著雍困敦七月,凡二年



夫禮非威儀之謂也,然無威儀則禮不可得而行矣。樂非聲音之謂也,然無聲音則樂不可得而見矣。譬諸山,取其一土一石而謂之山則不可,然土石皆去,山於何在哉!故曰:"無本不立,無文不行。"奈何以齊、陳之音不驗於今世,而謂樂無益於治亂,何異睹拳石而輕泰山乎!必若所言,則是五帝、三五之作樂皆妄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惜哉!

戊子,上謂侍臣曰:"朕觀《隋煬帝集》,文辭奧博,亦知是堯、舜而非桀、紂,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徵對曰:"人君雖聖哲,猶當虛己以受人,故智者獻其謀,勇者竭其力。煬帝恃其俊才,驕矜自用,故口誦堯、舜之言而身為桀、紂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遠,吾屬之師也!"

畿內有蝗。辛卯,上入苑中,見蝗,掇數枚,祝之曰:"民以谷為命,而汝食之,寧食吾之肺腸。"舉手欲吞之,左右諫曰:"惡物或成疾。"上曰:"朕為民受災,何疾之避!"遂吞之。是歲,蝗不為災。

上曰:"朕每臨朝,欲發一言,未嘗不三思。恐為民害,是以不多言。"給事中知起居事杜正倫曰:"臣職在記言,陛下之言失,臣必書之,豈徒有害於今,亦恐貽譏於後。"上悅,賜帛二百段。

上曰:"梁武帝君臣惟談苦空,侯景之亂,百官不能乘馬。元帝為周師所圍,猶講《老子》,百官戎服以聽。此深足為戒。朕所好者,唯堯、舜、周、孔之道,以為如鳥有翼,如魚有水,失之則死,不可暫無耳。"

以辰州刺史裴虔通,隋煬帝故人,特蒙寵任,而身為弒逆,雖時移事變,屢更赦令,倖免族夷,不可猶使牧民,乃下詔除名,流歡州。虔通常言"身除隋室以啟大唐",自以為功,頗有觖望之色。及得罪,怨憤而死。

秋,七月,詔宇文化及之黨萊州刺史牛方裕、絳州刺史薛世良、廣州都督長史唐奉義、隋武牙郎將元禮並除名徙邊。

上謂侍臣曰:"古語有之:'赦者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一歲再赦,善人暗啞。'夫養稂莠者害嘉穀,赦有罪者賊良民,故朕即位以來,不欲數赦,恐小人恃之輕犯憲章故也!"

《資治通鑑》 宋·司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