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唐紀六十四 起閼逢困敦閏月,盡屠維大荒落,凡五年有奇



乙亥,李德裕等請上尊號,且言:"自古帝王,成大功必告天地。父,宣懿太后祔廟,陛下未嘗親謁。"上瞿然曰:"郊廟之禮,誠宜亟行,至於徽稱,非所敢當!"凡五上表,乃許之。

李德裕奏:"據幽州奏事官言:詗知回鶻上下離心,可汗欲之安西,其部落言親戚皆在唐,不如歸唐。又與室韋已相失,計其不日來降,或自相殘滅。望遣識事中使賜仲武詔,諭以鎮、魏已平昭義,惟回鶻未滅,仲武猶帶北面招討使,宜早思立功。"

李德裕怨太子太傅、東都留守牛僧孺、湖州刺史李宗閔,言於上曰:"劉從諫據上黨十年,太和中入朝,僧孺、宗閔執政,不留之,加宰相縱去,以成今日之患,竭天下力乃能取之,皆二人之罪也。"德裕又使人於潞州求僧孺、宗閔與從諫交通書疏,無所得,乃令孔目官鄭慶言從諫每得僧孺、宗閔書疏,皆自焚毀。詔追慶下御史台近問,中丞李回、知雜鄭亞以為信然。河南少尹呂述與德裕書,言稹破報至,僧孺出聲嘆恨。德裕奏述書,上大怒,以僧孺為太子少保、分司,宗閔為漳州刺史。戊子,再貶僧孺汀州刺史,宗閔漳州長史。

上幸鄠校獵。

十一月,復貶牛僧儒循州長史,李宗閔長流封州。

十二月,以忠武節度使王宰為河東節度使,河中節度使石雄為河陽節度使。

上幸雲陽校獵。

會昌五年乙丑,公元八四五年

春,正月,己酉朔,群臣上尊號曰仁聖文武章天成功神德明道大孝皇帝,尊號始無"道"字,中旨令加之。庚戌,上謁太廟。辛亥,祀昊天上帝,赦天下。築望仙台於南郊。

庚申,義安太后王氏崩。

以秘書監盧弘宣為義武節度使。弘宣性寬厚而難犯,為政簡易,其下便之。河北之法,軍中偶語者斬。弘宣至,除其法。詔賜粟三十萬斛,在飛狐西,計運致之費逾於粟價,弘宣遣吏守之。會春旱,弘宣命軍民隨意自往取之,粟皆入境,約秋稔償之。時成德、魏博皆飢,獨易定之境無害。

淮南節度使李紳按江都令吳湘盜用程糧錢,強聚所部百姓顏悅女,估其資裝為贓,罪當死。湘,武陵之兄子也,李德裕素惡武陵,議者多言其冤,諫官請覆按,詔遣監察御史崔元藻、李稠覆之。還言:"湘盜程糧錢有實。顏悅本衢州人,嘗為青州牙推,妻亦士族,與前獄異。"德裕以為無與奪,二月,貶元藻端州司戶,稠汀州司戶。不復更推,亦不付法司詳斷,即如紳奏,處湘死。諫議大夫柳仲郢、敬晦皆上疏爭之,不納。稠,晉江人;晦,昕之弟也。

李德裕以柳仲郢為京兆尹。素與牛僧孺善,謝德裕曰:"不意太慰恩獎及此,仰報厚德,敢不如奇章公門館!"德裕不以為嫌。

夏,四月,壬寅,以陝虢觀察使李試為冊黠戛斯可汗使。

五月,壬戌,葬恭僖皇后於光陵柏城之外。

門下侍郎、同平章事二悰罷為右僕射,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崔鉉罷為戶部尚書。乙丑,以戶部侍郎李回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判戶部如故。

祠部奏括天下寺四千六百,蘭若四萬,僧尼二十六萬五百。

詔冊黠戛斯可汗為宗英雄武誠明可汗。

秋,七月,丙午朔,日有食之。

上惡僧尼耗蠹天下,欲去之,道士趙歸真等復勸之。乃先毀山野招提、蘭若,至是,敕上都、東都兩街各留二寺,每寺留僧三十人;天下節度、觀察使治所及同、華、商、汝州各留一寺,分為三等:上等留僧二十人,中等留十人,下等五人。餘僧及尼並大秦穆護、襖僧皆勒歸俗。寺非應留者,立期今所在毀撤,仍遣御史分道督之。財貨田產並沒官,寺材以葺公廨驛舍,銅像、鍾磐以鑄錢。

以山南東道節度使鄭肅檢校右僕射、同平章事。

詔發昭義騎兵五百、步兵千五百戍振武,節度使盧鈞出至裴村餞之,潞卒素驕,憚於遠戍,乘醉,回旗入城,閉門大噪,均奔潞城以避之。監軍王惟直自出曉諭,亂兵擊之,傷,旬日而卒。李德裕奏:"請詔河東節度使王宰以步騎一千守石會關,三千自儀州路據武安,以斷邢、洺之路;又令河陽節度使石雄引兵守澤州,河中節度使韋恭甫發步騎千人戍晉州。如此,賊必無能為。"皆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