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唐紀六十四 起閼逢困敦閏月,盡屠維大荒落,凡五年有奇



閏三月,敕:"應會昌五年所廢寺,有僧能營葺者,聽自居之,有司毋得禁止。"是時君、相務反會昌之政,故僧、尼之弊皆復其舊。

己酉,積慶太后蕭氏崩。

五月,幽州節度使張仲武大破諸奚。

吐蕃論恐熱乘武宗之喪,誘党項及回鶻餘眾寇河西,詔河東節度使王宰將代北諸軍擊之。宰以沙陀朱邪赤心為前鋒,自麟州濟河,與恐熱戰於鹽州,破走之。

六月,以鴻臚卿李業為冊黠戛斯英武誠明可汗使。

上請白敏中曰:"朕昔從憲宗之喪,道遇風雨,百官、六宮四散避去,惟山陵使長而多髯,攀靈駕不去,誰也?"對曰:"令狐楚。"上曰:"有子乎?"對曰:"長子緒今為隨州刺史。"上曰:"堪為相乎?"對曰:"緒少病風痹。次子綯,前湖州刺史,有才器。"上即擢為考功郎中、知制誥。綯入謝,上問以元和故事,綯條對甚悉,上悅,遂有大用之意。

秋,八月,丙申,以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李回同平章事,充西川節度使。

葬貞獻皇后於光陵之側。

上敦睦兄弟,作雍和殿於十六宅,數臨幸,置酒,作樂,擊球盡歡。諸王有疾,常親至臥記憶體問,憂形於色。

突厥掠漕米及行商,振武節度使史憲忠擊破之。

九月,丁卯,以金吾大將軍鄭光為平盧節度使。光,潤州人,太后之弟也。

乙酉,前永寧尉吳汝納,訟其弟湘罪不至死,"李紳與李德裕相表里,期罔武宗,枉殺臣弟,乞召江州司戶崔元藻等對辨。"丁亥,敕御史台鞫實以聞。冬,十二月,庚戌,御史台奏,據崔元藻所列吳湘冤狀,如吳汝納之言。戊午,貶太子少保、分司李德裕為潮州司馬。

吏部奏,會昌四年所減州縣官內復增三百八十三員。

大中二年戊辰,公元八四八年

正月,甲子,群臣上尊號曰聖敬文思和武光孝皇帝;赦天下。

初,李德裕執政,有薦丁柔立清直可任諫官者,德裕不能用。上即位,柔立為右補闕。德裕貶潮州,柔立上疏訟其冤。丙寅,坐阿附貶南陽尉。

西川節度使李回、桂管觀察使鄭亞坐前不能直吳湘冤,乙酉,回左遷湖南觀察使,亞貶循州刺史,李紳追奪三任告身。中書舍人崔嘏坐草李德裕制不盡言其罪,己丑,貶端州刺史。

回鶻遏捻可汗仰給於奚王石舍朗。及張仲琥大破奚眾,回鶻無所得食,日益耗散。至是,所存貴臣以下不滿五百人,依於室韋。使者入賀正,過幽州,張仲武使歸取遏捻等。遏捻聞之,夜與妻葛祿、子特勒毒斯等九騎西走,餘眾追之不及,相與大哭。室韋分回鶻餘眾為七,七姓共分之。居二日,黠戛斯遣其相阿播帥諸胡兵號七萬來取回鶻,大破室韋,悉收回鶻餘眾歸磧北。猶有數帳,潛竄山林,鈔盜諸胡。其別部厖勒,先在安西,亦自稱可汗,居甘州,總磧西諸城,種落微弱,時入獻見。

二月,庚子,以知制誥令狐綯為翰林學士。上嘗以太宗所撰《金鏡》授綯,使讀之,"至亂未嘗不任不肖,至治未嘗不任忠賢,"上止之曰:"凡求致太平,當以此言為首。"又書《貞觀政要》於屏風,每正色拱手而讀之。上欲知百官名數,令狐綯曰:"六品已下,官卑數多,皆吏部注擬;五品以上,則政府制授,各有籍,命曰具員。"上命宰相作《具員御覽》五卷,上之,常置於案上。立皇子澤為濮王。上欲作五王院於大明宮,以處皇子之幼者,召術士柴岳明使相其地。岳明對曰:"臣庶之家,廷徙不常,故有自陽宅入陰宅,陰宅入陽宅。刑克禍福,師有其說,今陛下深拱法宮,萬神擁衛,陰陽書本不言帝王家。"上善其言,賜束帛遣之。"

夏,五月,己未朔,日有食之。

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崔元式罷為戶部尚書。以兵部侍郎、判度支、戶部周墀、刑部侍郎、鹽鐵轉運使馬植並同平章事。初,墀為義成節度使,辟韋澳為判官,及為相,謂澳曰:"力小任重,何以相助?"澳曰:"願相公無權。"墀愕然,不知所措。澳曰:"官賞刑罰,與天下共其可否,勿以己之愛憎喜怒移之,天下自理,何權之有!"墀深然之。澳,貫之之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