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發展中的財務管理問題及解決之道

   摘 要:目前,我國的中小企業已超過1000萬家,占我國企業總數的90%,提供了75%的城鎮就業機會,實現工業總產值占全國的60%,對我國經濟成長和社會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我國一些中小企業一方面忽視了財務管理的核心地位,使企業管理局限於生產經營型管理格局之中,企業財務管理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另一方面,由於受巨觀經濟環境變化和體制的影響,中小企業在加強財務管理方面遇到了阻礙。通過剖析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方面的問題,提出加以解決的可能之策。


  關鍵字: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控制 

  一、我國中小企業現狀簡析

  中小企業在世界各國的經濟中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國也不例外。中小企業不僅為解決社會就業問題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而且以其靈活的經營機制和旺盛的創新活力,為經濟成長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動力。各國經濟發展的歷史表明,一個國家中小企業能否健康發展,不僅僅是個微觀問題,而是直接關係到巨觀經濟質量的重大問題。因此,我們必須針對中小企業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和矛盾,採取有效措施,大力營造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空間。

  我國中小企業雖然數量眾多,但隨著市場取向的經濟改革的深化,在同大企業的激烈競爭中,中小企業卻暴露出明顯的弱勢地位,突出表現為: 

  (一)虧損嚴重

  過去的企業改革,一直是以搞活大中型國有企業為中心展開的,可以說從某種程度上忽視了中小企業在發展進程中的問題和需要。我國中小企業由於歷史造成的規模小,技術、產品和管理比較落後,加之政策扶持少,所以市場競爭能力普遍較差,經濟效益參差不齊,在國際競爭國內化的環境下,中小企業很難快速發展。

  (二)融資困難 

  資金是企業生存發展不可或缺的資源,但融資難卻是中小企業發展中的先天性的問題。在各種融資方式中,銀行信貸是重要的資金來源,但由於中小企業在自用資產、信譽名聲等方面的劣勢,使銀行從自身利益出發,通常不願開展中小企業信貸業務。

  (三)財務管理能力不強

  當前中小企業的財務普遍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是內部控制薄弱,企業領導專權不受約束、財務控制執行不力、基礎管理薄弱、成本分析粗劣、財會人員素質偏低等。二是在資金不足時融資困難。主要體現在融資成本高,風險大,資信相對較差,造成中小企業信用等級低。在產品銷售上,無力支撐市場競爭所必須的龐大行銷費用,在銷售上處於劣勢。

  (四)企業管理外在環境不理想

  首先,在於政府決定企業行為。由於企業不是法人資格的實體,而是作為政府的附屬體。因此,從企業的開辦、經營者的任命、廠房場地的選址、機器設備的購置、生產項目的確定、勞動人力的組成,生產資金鐵籌集、原材燃料的組織、產品銷售的渠道、經營成果的要求,無不要靠“紅頭檔案”和行政首長的“拍板”。這種政府決定企業行為的管理辦法,必然產生盲目性。其次,在於企業不顧市場取向。由於政府決定企業行為,企業經營者既沒有管理財產權,也就不用承擔財產的責任。這樣一來,企業經營者的決策;決心服從政府的計畫,保證職工資的發放,全力為完成和超額完成產值任務而奮鬥,以達到對上交得了差,對下說得過去。為此,企業經營者的行為取向不在於市場,而是在於完成產值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