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財務控制模式

在我國,私營企業集團這種新型的企業組織形式正在蓬勃興起,私營企業大多經歷白手起家、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形成以母公司為核心的企業集團的階段,如何建立中小私營企業集團財務控制模式,解決目前中小私營企業集團中普遍存在的集團內部不協調、集團所屬的經營單位財務管理落後和控制不利的問題,提升集團整體管理水平,促進集團健康發展。這是企業家普遍關心的問題。


企業集團財務控制的目的

企業集團不同於集團公司。企業集團不是一個法人組織,是由有控制地位的母公司為核心的、以控股子公司、持股關聯公司及相對獨立的由企業家控制的其他企業或組織組成的企業群體。

企業集團的財務體系實質上是以資本關係為紐帶的各獨立核算單位的財務系統的集合。

企業集團內部財務控制的目的,是確定母公司作為核心企業的主導地位,對所屬和關聯單位的經營活動通過財務數據準確、及時的得到反映,並能夠有效的監督和控制。合理處理集權與分權的關係,以發展和贏利為取向,最大限度的減少內部矛盾,調動各方積極性、協調步驟,協同發展,保證企業集團經營目標和戰略規劃的順利實現。

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系的建立

1、企業集團財務管理組織及職能。

企業集團必須在母公司建立能夠有效管理和揮指集團財務體系的財務中心。

廣義的財務中心作為企業集團的最高財務管理機構應具備三個能力,一是組織建設能力,也就是集團財務體系創建能力。要能夠從稅收籌劃、財務核算、隊伍配備、監督控制、適應未來發展等方面設計和創建母公司和所屬公司的財務組織。二是項目評估能力,也就要具備新項目、新產品的可行性商業計畫的財務評估能力,為籌資、投資和股利分配提供支持。三是決策支持能力,要及時準確的為集團決策層提供集團整體財務狀況分析報告,這個報告要有連續且質量要高,能為決策層提供決策依據。

2、建立對所屬單位財務“雙重領導”的制度。

對控股子公司和實際控制的經營公司堅持實行委派財務人員制度。委派的財務人員可以是被委派企業的財務負責人,也可以是關鍵崗位的一般財務人員,其基本職能是能夠全面了解被委派企業的全部財務狀況,並能通過定期的財務報告向母公司報告。委派的財務人員人事關係、基本工資應在母公司,崗位工資及獎金在被委派公司,以保持委派人員的相對獨立性。

對不能控股或控制的持股關聯公司,應加強對財務報表的分析,並對不明晰的問題採取提問方式,以最大限度的了解和把握持股關聯公司的經營和財務狀況。

3、規範所屬公司的財務體系。對所屬公司要建立相對統一的核算制度、採用統一的財務信息系統。有條件的可以採取以母公司為核心的集中存儲,分布記賬的遠程網路財務信息系統。

目前企業集團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企業集團所屬公司存在的問題

1、隨意調節財務報表。

所屬企業的經理人普遍存的著用報表調節業績的現象。當企業業績好的時候,往往隱瞞收入和利潤,一是為了以後業績下降時彌補業績,二是不願大年度分紅時減少積累的運營資金;當企業業績差的時候,往往把虛增收入和利潤,一是為了保持一個在團隊的形象、保住自己的位置,二是為讓團隊領導層能夠為自己的發展給予更大的支持。

2、過度依賴已有的內部控制制度,不能積極的改進。

集團內部的所屬公司往往全部精力都集中在產品經營上,由於規模不夠大、機構人員配備不夠齊全、人員素質不參差不齊,只能被動執行母公司的已有財務制度和內控制度。很少有能精力和能力在實踐中結合自已公司的實際,研究和有效的改進已有的內部控制制度。最後造成內部控制制度難以適應企業的業務需要,制約了企業的經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