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國家銀行貸款分類和準備金計提做法

1.序
    銀行計算貸款損失的方法,對反映銀行的財務狀況十分重要。銀行監管當局均比較關注如何分析貸款損失。此外,銀行也需要貸款分類或評級系統來監控和管理其貸款中的信用風險。許多國家的銀行監管當局要求根據貸款的信貸質量,明確規定將貸款分成幾類。在許多國家,貸款分類用於向監管當局報告情況,以便監管當局評估銀行貸款中的信用風險。在許多非十國集團國家中,這些分類方法也被用於衡量準備金計提標準。

    本文譯自世界銀行對巴塞爾核心原則聯絡組(cplg)①國家貸款分類和準備金計提做法的一次調查報告。該報告對許多已開發國家、新興市場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的制度特徵作了概述,內容涉及對單筆多筆貸款的分類、擔保和抵押的處理、銀行貸款檢查程式、重組貸款、貸款損失準備金計提、貸款損失準備金稅收處理、信息披露標準和外部審計師的作用。本次調查時間截至2001年底。
2.引言
    貸款分類是指,銀行根據觀察到的貸款風險和貸款的其他相關特徵,審查各項貸款並將貸款分為幾個檔次的過程。通過對貸款進行連續的檢查和分類,銀行能夠監控貸款的質量,並且在必要的時候採取補救措施防止信貸質量惡化。一般情況下,銀行需要比銀行監管當局要求的、用於報告的標準系統更加複雜的內部分類制度,因為,銀行監管當局意在方便監控和進行銀行之間的比較。除非另有說明,本報告討論監管當局的分類制度,而不是銀行的內部分類制度。
    從會計的角度,如果銀行可能無法根據貸款契約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那么貸款應該被確認為正在受到損失,並且必須計提必要的準備金。貸款損失準備金計提便成為一種銀行可用來識別貸款實現價值減少的方法。銀行管理人員應該根據可以獲得的信息,評估貸款損失,這一過程包含了大量的主觀判斷,並且受制於許多消極因素。有時,銀行可能會因為準備金對利潤和對股東分紅的負面影響,而不願意表明蒙受的全部貸款損失。其他情況下,如果準備金享有稅收減免,銀行則傾向於過度提高損失準備金,以便保持長時間利潤平穩和減少繳稅金額。
    貸款分類和準備金計提提出了許多概念上和實際上的難題,不同的國家採用不同的制度。雖然貸款分類和準備金計提存在共同點,但是缺乏國際公認的定義。例如,許多監管框架中出現的“專項準備金”和“一般準備金”,各國定義和使用不盡相同。由於存在這些差異,監管要求的資本定義在不同的機構框架里是不同的,並且難以解釋關鍵的財務比率,特別是比較不同國家銀行之間的財務狀況。對於逾期多長時間的貸款才算逾期,以及對具有相同特點和風險的損失貸款如何計提準備金方面,各國也存在差異。只有清楚這些差異,才能正確解釋銀行的財務和資本比率。
    儘管存在一些普遍使用的規則,準備金計提和貸款分類過程通常是主觀判斷。因此,不同的評估主體(如銀行管理人員、外部審計師和銀行監管當局)和不同國家對貸款分類的評估可能存在明顯差異。此外,各國的法律體系也會影響到貸款分類和準備金計提。例如,在法制健全的國家,可能按期執行貸款契約,一旦借款人發生未還款情況,貸款就可以分為逾期。然而,在法制不健全的國家,發生未還款以及貸款被列為逾期的時間會較長。
    在進行貸款分類和估算準備金時,是否及如何考慮抵押品的方法也不盡相同。目前還不存在所有監管框架認可的相同形式的抵押,也沒有對抵押資產評估標準形成共識。例如,是否考慮變現能力,所有這些因素使得各國之間的貸款分類和準備金計提規則難以進行比較。
    國際會計標準委員會(iasb)雖然已制定了資產評估和信息披露的標準,但還未對貸款準備金計提制定詳細指引。因此,即便是執行國際會計標準的國家,在貸款損失的準備金計提監管框架方面仍然存在差異。
    巴塞爾委員會也日益關注會計和審計問題,委員會對其他機構起草的重要檔案作出了分析和評論②,並編寫良好做法檔案。在這方面受到特別關注的是巴塞爾委員會公布的《貸款會計與信息披露的良好做法》(1999年7月)。該文對貸款會計處理、分析貸款損失和信息披露提供了重要的指引,並在起草時與國際會計標準第39號(isa39)《金融工具:認定和測量》保持了一致。
    即使巴塞爾委員會的檔案明確了穩健的原則,但還無法對各國貸款分類和準備金計提採用一致的方法。目前國際上既沒有統一的貸款分類技術,也沒有評估貸款風險的標準程式。甚至對一些概念的解釋也不同。例如,本文所指的“客觀證據”主要包含事後標準,與此同時一些監管當局(如西班牙)則希望採用更具前瞻性的方法。
    儘管巴塞爾委員會努力使銀行監管朝著統一的方向發展,然而考慮到各國貸款分類和準備金計提政策特徵的複雜性,該領域內就統一規定達成共識仍很困難。
    巴塞爾委員會目前正在制定新的巴塞爾資本協定,目的在於增加資本對風險的敏感性要求和鼓勵銀行改善風險管理。鑒於要求銀行根據違約機率將貸款進行分類,巴塞爾新協定可能會推出更好的貸款分類制度。由於採用的標準較少地依賴於主觀判斷,更多地依賴於客觀的數量因素,分類制度會更趨統一。
    本文概括了不同經濟發展水平樣本國家的貸款分類和準備金計提做法,比較了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所採用的監管方法。無論是對已開發國家還是開發中國家,該文是對其他信息資源的有益的補充。雖然範圍樣本僅限於巴塞爾核心原則聯絡組成員國,但代表了不同大小、地理位置和金融發展水平的國家。
    不同監管體系準備金計提和貸款分類方法存在差異,使人們難以識別銀行和銀行系統的薄弱環節,同業壓力和市場約束的效果因此降低。根據有問題的貸款分類和準備金計提作法得出的清償比率,會給人們造成錯誤的安全感,比如20世紀90年代,金融體系資本明顯“充足”,但仍十分不穩定。這些差異不完全是各國監管當局之間協調不夠的結果。在不同的發展水平,各國致力於維持各自的金融體系。只有定義一套建立在健全的風險管理基礎上的貸款分類標準,並充分地認識到各國的經濟和法律環境不同,正視那些相互矛盾的問題,各國才可能取得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