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理論輔導:氣的生理功能

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物質,它對於人體具有十分重要的多種生理功能。故《難經·八難》說:“氣者,人之根本也。”張景岳亦說:“人之有生,全賴此氣。”(《類經·攝生類》)氣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如下幾方面:
推動作用  溫煦作用  防禦作用  固攝作用  氣化作用  營養作用
推動作用:氣是活力很強的精微物質,它對於人體的生長發育,以及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血液的生成和運行,津液的生成、輸布和排泄等,均起著推動和激發其運動的作用。此外,人體的整個水液代謝過程,也都要依賴於氣的推動而完成。如果氣有所虛衰或氣的推動、激發作用減弱,則均能影響及人體的生長、發育,或出現早衰,或使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減退,或使血和津液的生成不足或運行遲緩,從而引起血虛、血液運行不利和水液停滯等病理變化。

溫煦作用:
所謂溫煦,是說氣是人體熱量的來源。故《難經·二十二難》說:“氣主煦之。”人體的體溫相對恆定,主要靠氣的溫煦作用來維持和調節;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也要在氣的溫煦作用下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機體內的血和津液等液態物質,也要依靠氣的溫煦,才能維持正常的循環運行。故又有“血得溫而行,得寒而凝”等說法。如果氣的溫煦作用失常,則不僅可出現畏寒喜熱、四肢不溫、體溫下降、血和津液運行遲緩等虛寒之象;還可因某些原因,引起氣聚而不散,氣鬱而化熱,從而出現惡熱喜冷、發熱等實熱之象。故《素問·刺志論》說:“氣實者,熱也;氣虛者,寒也。”

防禦作用:
機體的防禦系統是非常複雜的,雖然包括了氣、血、津液和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多方面的綜合作用,但毫無異議,氣在防禦方面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氣的防禦作用,主要體現於護衛全身的肌表,防禦外邪的入侵。如《衛生寶鑑》說:“蓋陽氣為衛,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毛,肥腠理,司開合,此皆衛外而為固也。”《醫旨緒餘》亦說:“衛氣者,為言擴衛周身,溫分肉,肥腠理,不使外邪侵犯也。”正因為氣有防禦外邪之作用,所以,一旦外邪侵入人體,則氣能趨於病所,積極與邪抗爭,並能驅邪外出,使人體恢復健康。如《靈樞·刺節真邪》所說,邪氣侵入人體“有所結,氣歸之,衛氣留止。……所結,深中骨,氣因於骨”。所謂“氣歸之”、“氣因於骨”,即是說明氣有趨向病邪留“結”之處而與邪抗爭的功能。而《素問·評熱病論》所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則是說氣的防禦作用減弱,則全身的抗病能力必然隨之而下降,外邪則易於乘虛侵襲,從而使機體罹患疾病。

固攝作用:氣的固攝作用,主要指對於血液、津液等液態物質具有防止其無故流失的作用。具體可表現在:固攝血液,使之在脈管中循行,防止其逸出於脈外;固攝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腸液等,控制和調節其分泌排泄量,以防止其無故流失;固攝腎精,使其不妄泄而耗損;攝納清氣,能維持呼吸的深沉及清濁之氣的正常交換;提固維繫內在臟腑器官,使之保持正常的位置,而不致虛陷下垂。
應當指出,氣的固攝作用與推動作用是相反相成的兩個方面。如氣一方面能推動血液的運行和津液的輸布、排泄;另一方面,則氣又可固攝體內的液態物質,防止其無故流失。正是由於這兩個方面作用的相互協調,構成了氣對體內液態物質的正常運行、分泌、排泄的調節和控制,方才維持了機體正常的血液循行和水液代謝的正常進行。

氣化作用:
氣化,指通過氣的運動而產生的各種變化。具體地說,即是指精、氣、血、津液等物質各自的新陳代謝及其相互轉化。例如氣、血、津液的生成,都需要將飲食物轉化成水谷之精氣,然後才能再化生成氣、血、津液;又如津液經過代謝氣化之後,方能轉化成汗液和尿液;而飲食物經過消化吸收之後,其殘渣方能轉化成糟粕等等,這些都是氣化作用的具體表現。故《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精化為氣”,王冰注曰:“氣化則精生,味和則形長。”所以說,氣化作用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體內物質代謝的過程,即是物質轉化和能量轉化的過程。
如果氣化功能失常,則能影響到氣、血、津液的新陳代謝;影響及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影響及汗液、尿液和糞便等的排泄,從而形成各種代謝異常之病變。

營養作用:
作為物質的“氣”,對人體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具有營養作用,它不僅能“肥腠理”、“榮四末”,而且能“內注五臟六腑”,營養內外上下。如《婦人良方》說:“榮者(即營氣),水谷之精,和調於五臟,灑陳於六腑,乃能入於脈也。源源而來,化生於脾,總統於心,藏受於肝,宣布於肺,施泄於腎,灌溉一身。”即具體說明了氣在人體內的營養作用。

應當指出,氣的六個功能,雖然各不相同,但都是人體生命活動中不可缺一的,它們密切地協調配合,相互為用,共同維持著人體生理活動的正常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