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銷商品進銷差價的計算

實行售價金額核算的企業,正確計算已銷商品進銷差價,對於正確計算庫存商品的真實價值和計算企業經營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企業應按照本單位實際情況和核算要求,選擇適當的計算方法。  已銷商品進銷差價的計算方法有綜合差價率計算法,分類(組)差價率計算法和實際差價率計算法三種。  (一)綜合差價率計算法  綜合差價率計算法是根據企業經營的全部商品存、銷比例,平均分攤進銷差價的一種方法。其具體計算步驟是:  1.計算綜合平均差價率。用月末調整前“商品進銷差價”賬戶的餘額除以本月已銷售的商品總額加“庫存商品”賬戶月末餘額之和,其計算公式為:  綜合差價率(含稅)=月末調整前“商品進銷差價”賬戶餘額/(月末“庫存商品”賬戶餘額+本月“商品銷售收入”賬戶貸方發生額)×100%  2.計算已銷商品進銷差價。用綜合差價率乘本月已銷售的商品總額,其計算公式為:本月銷售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含稅)  本月銷售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含稅)=本月“商品銷售收入”賬戶貸方發生額×綜合差價率  3.根據計算出來的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作會計處理:  借:商品進銷差價  ×××
貸:商品銷售成本×××  由於商品進銷差價中包含有增值稅,在分攤結轉商品銷售成本後,企業平時結轉的含稅的售價成本就被調整為不含稅的實際成本,仍然是傳統的售價成本核算方法,並符合增值稅的核算要求。  在正常情況下,本月已銷商品總額按“商品銷售收入”賬戶貸方發生額計算,但如企業有商品轉批、折價銷售等情況,因其價格不同,應以“商品銷售成本”賬戶的借方發生額計算。  企業的商品進銷差價各月之間如果比較平衡,也可採用上月的差價率計算。但為了真實地反映庫存商品和銷售商品的進銷差價,正確核算盈虧,年末對商品進銷差價進行一次核實調整。例:某企業本月末零售商品有關計算分攤進銷差價資料如圖下表:   商品進銷差價分攤資料表  單位:元  營業組月末分攤前“商品進銷差價”賬戶餘額  月末“庫存商品”賬戶餘額本月“商品銷售收入”  賬戶貸方發生額  百貨  文具  針織  服裝  36 000  46 800  137 700  174 750  84 000  126 000  480 000  524 250  156 000  234 000  540 000  640 750  合計  395 250  1 214 250  1570 750 按上列資料計算該企業本月已銷商品進銷差價。  綜合差價率(含稅)=395250/(1214250+1570750)×100%  =14.19%  已銷商品進銷差價=1 570 750×14.19%=222 889.42(元)  用綜合差價率計算法計算簡便,但不適宜經營品種繁多的企業。因為各種商品的進銷差價不一,每期各種商品銷售比重又不盡相同,容易出現偏高或偏低的情況,影響商品銷售毛利及庫存商品價值的正確性。特別是一些價格上下浮動商品,更不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