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年審中的若干會計問題(三)

  八、房地產企業商品房售後租回的會計處理

前已述及,房地產開發企業自行開發商品房對外銷售收入的確定,應當按照銷售商品收入的確認原則執行。需要強調的是,對房地產開發企業自行開發商品房的銷售,不可以採取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只有符合建造契約的條件,並且有不可撤銷的建造契約的情況下,才可以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房地產開發業務的收入。這一點,財政部和中國證監會先後都有過明確的規定。

在房地產開發企業收入會計核算中,還有一個問題值得注意,即房地產售後租回交易的會計處理。房地產售後租回是目前一些房地產開發企業採取的促銷手段之一。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租賃》的有關規定,對售後租回交易,如果是屬於融資租賃的,則賣主(即承租人)應將售價與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予以遞延,並按該項租賃資產的折舊進度進行分攤,作為折舊費用的調整;如果是屬於經營租賃的,則賣主(即承租人)應將售價與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予以遞延,並在租賃期內按照租金支付比例進行分攤,作為租金費用的調整。也就是說,在售後租回交易的情況下,原出售房地產的售價與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不能一次性確認為銷售當期的收益,而應當在回租期內遞延分期轉銷為折舊費用或租賃費用。

九、查補以前年度所得稅的會計處理

企業接受財政、稅務、審計等部門的檢查,由此發生的查補以前年度企業所得稅的,在實務工作中,有的記入查補當年的“所得稅”科目,計入查補當期的費用,有的記入“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調整會計報表“年初未分配利潤”項目。這兩種處理方法的結果是不同的,對企業查補當年的經營業績的影響也是不同的,尤其是當補繳以前年度所得稅的金額較大的時候。不過這兩者的會計處理各有依據,前者依據的是國際會計準則,後者依據的是國家現行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國際會計準則12號—所得稅》規定,在本期確認的、對以前期間的當期所得稅的調整,計入本期所得稅費用。我國《企業會計制度》第138條和《企業會計準則—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指南中規定,調整以前年度所得稅的,應調整“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和年初未分配利潤項目。我們認為,註冊會計師在年度審計時應結合實際情況、按照一貫性原則、考慮補交所得稅金額的大小等,靈活掌握處理。如果企業補繳所得稅金額較小時,計入當期“所得稅”科目;如果補繳金額較大時計入“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並提請企業在會計報表附註中予以披露,此外還要根據重要性原則考慮是否在審計報告中予以反映。當然,如果在財政、稅務、審計部門的查處決定中明確了查補所得稅會計處理的,則應從其處理。

十、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利潤分配中的特殊問題

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由於其性質的特殊性,從資本關係上說是外商投資企業,應當遵守外商投資企業法規;從組織形式上講又是股份有限公司,應當執行《公司法》。具體在利潤分配問題上,外商投資企業法與《公司法》的規定是有區別的。如《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第8條規定:“合營企業獲得的毛利潤,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法規定繳納合營企業所得稅後,扣除合營企業章程規定的儲備基金、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企業發展基金,淨利潤根據合營各方註冊資本的比例進行分配。”《外資企業法實施細則》第58條規定:“外資企業依照中國稅法規定繳納所得稅後的利潤,應當提取儲備基金和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公司法》第177條規定:“公司分配當年稅後利潤時,應當提取利潤的10%列入公司的法定公積金,並提取利潤的5%-10%列入公司法定公益金。”從性質上講,外商投資企業的儲備基金、生產發展基金類同於盈餘公積。所不同的是外商投資企業稅後利潤分配多了一項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而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屬於負債性的而非屬於權益性的 .

那么,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的利潤分配到底是應當依據《公司法》的規定計提兩金(法定公積金和法定公益金),還是依據外商投資企業法的規定計提三金(儲備基金、生產發展基金和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呢? 我們認為:(1)如果先有外商投資企業,後為了股票上市等目的而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並且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後外商投資的資本比例仍然在25%以上的,其利潤分配應當按照外商投資企業法的規定,計提三金,以便公司會計政策前後保持一致;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後外商投資的資本比例如不到25%的,其利潤分配則應當按照《公司法》的規定,計提兩金。(2)如果先有股份有限公司,後由於發行外資股而具備外商投資企業條件的(如外資股比例在25%以上,則具備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有關法律條件),其利潤分配仍然應當按照《公司法》的規定,計提兩金。

應當指出,由於外商投資企業的利潤分配政策是在企業章程中確定的,如果該等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章程中參照了《公司法》的規定,明確規定計提兩金,這應當視為許可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