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年審中的若干會計問題(二)

 四、處置分公司、子公司基準日的確定

企業處置分公司、子公司如何選擇確定基準日,會直接影響企業處置當期經營業績的反映。因為根據現行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的規定精神,處置基準日前的分公司、子公司經營業績要計入原處置的母(總)公司損益反映,處置基準日後分公司、子公司的經營業績就不能併入原處置母(總)公司的損益,而是計入受讓企業的經營業績。處置基準日如果選擇分公司、子公司處置協定簽訂日,因其主要風險和報酬並未實質轉移,這有提前確認之嫌;如果選擇分公司、子公司營業執照或稅務登記變更日,這又顯然滯後,因為在營業執照或稅務登記變更日,子公司的主要風險和報酬早已經轉移給對方了。

參照財政部有關股權購買日的確定標準,我們認為,企業處置分公司、子公司的基準日應當以被處置分公司、子公司對淨資產和經營的控制權實際上轉讓給購買企業的日期為準。具體而言應當符合以下四項條件:(1)處置協定已經獲得處置企業股東大會或股東會通過,並已獲相關政府部門的批准;(2)處置雙方已經辦理必要的財產轉移手續;(3)受讓方已經支付購買款的大部分;(4)受讓企業實際上已經控制被處置分公司、子公司的財務和經營政策,並從其活動中獲得利益或承擔風險。作這樣的界定,便於會計實務的操作,也可以同股權購買日的標準相銜接,避免對處置分公司、子公司在處置前後某段時間經營業績在集團公司報表中的重複反映或漏計。

五、職工住房補貼的會計處理

有關企業住房制度改革的財務會計問題,財政部曾經印發過三個檔案予以規範,即財政部《關於企業住房制度改革中有關財務問題的通知》(財企[2000]295號)、《關於住房制度改革中有關財務處理問題的補充通知》(財企[2000]878號)、《企業住房制度改革中有關會計處理問題的規定》(財會[2001]5號)。這些檔案規定,取消住房周轉金管理制度後,企業現有住房周轉金餘額做調整期初未分配利潤處理。由此造成期初未分配利潤的負數,年終經過註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鑑證後,報經主管財政機關批准,依次以下述資金彌補:公益金、盈餘公積金、資本公積金以及以後年度實現的淨利潤;由此造成期初未分配利潤的正數,按正常的利潤分配製度執行。

現在的問題是,有的企業(主要是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近一兩年來又參照了一些省市行政事業單位的做法,對職工發放住房補貼。住房補貼分為三種:一是住房公積金補貼,即對1999年1月1日及其以後參加工作的無房職工,由單位按月發放住房公積金補貼;二是一次性住房補貼,即對已享受實物分房面積低於規定標準的職工和1998年12月31日及其以前參加工作的無房職工,由單位發放一次性住房補貼;三是工齡住房補貼,即對1994年12月31日及其以前參加工作的無房和住房面積低於規定標準的職工由單位再給予一次性工齡住房補貼。對於住房公積金補貼和工齡住房補貼,一般按照職工工資的列支方法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對於一次性住房補貼,由於是一次性補發,而且金額較大,如何進行處理,現行企業財務會計規定也不明確。國家稅務部門曾經就此問題的稅前扣除事宜作過規定,即對住房公積金補貼和工齡補貼,可以在稅前扣除;對於一次性住房補貼,經稅務部門審核後可在不少於三年的期限內均勻扣除。我們認為,企業可以參照國家稅務部門的規定,對一次性住房補貼一般可以分三年計入成本費用。如果企業對發放一次性住房補貼有一些限制性措施的,比如職工領了一次性住房補貼至少要在本企業繼續工作多少年,否則按不足年限比例扣回一次性住房補貼的,也可以按照約定尚需供職年限分別計算轉入相應年度的成本費用。

六、外商投資企業職工福利費的核算

根據財政部的有關檔案規定,從2002年1月1日起,外商投資企業執行《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制度》並沒有規定從稅後利潤中計提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但由於外商投資企業的有關法律規定,外商投資企業要從稅後利潤中計提一定比例的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這就造成了外商投資企業與一般的內資企業計提職工福利費的差異。為此,財政部財會[2001]62號文規定,在外商投資企業中,“應付福利費”科目除核算從“應付工資”科目轉入的各項內容外,只核算外商投資企業按規定從稅後利潤中提取的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及其使用。其餘福利費應於發生的當期直接計入當期損益。財政部財會[2002] 號文又規定,外商投資企業執行《企業會計制度》,也不再按職工工資總額的14%計提福利費,除醫療保險、住房公積金、退休保險基金等三項福利基金外,企業當期發生的其他福利費,先沖減“應付福利費”科目餘額,“應付福利費”餘額不足沖減的,直接計入當期管理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