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置換的稅務與會計處理及其比較

 在上市公司出售或收購資產的各種重組中,不涉及現金流動的資產置換重組屬於上市公司重組的主流形式。以非貨幣性資產換取股權、整體資產置換是目前企業改組業務中較為常見的事項。以非貨幣性資產換取股權,是指企業以經營活動中使用的部分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存貨等非貨幣性資產對外投資,換取被投資單位的股權(股票或股份),包括上市公司的法人股東以非貨幣性資產作價購買配股。企業整體資產置換,是指一家企業以其經營活動的全部或其獨立核算的分支機構,與另一家企業的經營活動的全部或其獨立核算的分支機構進行整體交換,資產置換雙方企業都不解散。


一、資產置換的會計處理

(一)換出資產的會計處理

對非貨幣性交易中的換出資產不確認為實現銷售收入,而是直接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作資產減少處理,且總體上不產生交易損益。只有當非貨幣性交易涉及補價時,收到補價的一方應按下列方法確認補價中所含的收益,並計入營業外收入:

應確認的收益=補價一補價÷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換出資產賬面價值

(二)換入資產會計入賬價值的確定

企業發生非貨幣性交易時,應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非貨幣性交易中涉及補價的,支付補價的一方,應以換入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收到補價的一方,應按如下公式確定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

換入資產入賬價值=換出資產賬面價值一補價÷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換出資產賬面價值+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二、資產置換的稅務處理及與會計處理的比較

按稅法規定,非貨幣性交易原則上應視同銷售,並隨著換出資產的類別不同而各有差異。換入資產被使用或對外銷售後,其計價金額構成了計提折舊或分期攤銷或結轉銷售成本的基礎,直接影響當期及以後相應各期的應納稅所得額。

(一)單項非貨幣性資產交易(置換)

1、換出資產時

(1)所得稅方面

①在不存在補價的情況下,會計上不確認任何收入和收益;而稅法則規定將其視同銷售,應作相應的納稅調整。②在存在補價,但符合非貨幣性交易條件時,會計上僅將補價中所包含的該部分收益予以確認,計人“營業外收入”;而稅法則要求確認資產轉讓的全部所得或損失,並應就兩者間的差額進行納稅調整。③在存在補價,且不符合非貨幣性交易條件時,會計核算與稅法規定相一致,都要確認交易損益。 (2)流轉稅方面 在流轉稅方面,因換出資產的種類不同而納稅義務有所不同:

①如果納稅人以自產、外購或委託加工的貨物進行“以物易物”貿易或對外投資,應視同銷售交納增值稅。②如果用於交換或投資的貨物屬於應交消費稅的消費品,則應按納稅人同類應稅消費品的最高售價作為計稅依據計交消費稅。③當納稅人以使用過的機器設備等動產進行實物交換或對外投資時,如果交易作價低於原值,則可免徵增值稅;反之,則應按4%的徵收率減半交納增值稅。④當納稅人以不動產對外進行易貨貿易時,應視同銷售交納營業稅。⑤納稅人若以不動產或無形資產對外投資,在按占股比例參與投資方利潤分配、共同承擔投資風險的前提下,不征營業稅。而凡以場地、房屋“投資”入股後每年收取固定利潤的,應對每年收取的固定利潤按“服務業”稅目中的“租賃業”項目徵收營業稅,對投資物本身不再視同轉讓不動產徵收營業稅;凡以商標權、專利權、非專利技術、著作權等“投資”入股後每年收取固定利潤的,應按“轉讓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