彙算清繳需注意扣除限額

 

近日,筆者聽到一些企業反映說經常因為把握不好一些項目的扣稅限額而導致不能在所得稅前扣除,企業要為此承擔一筆不小的稅金。筆者了解到,目前許多企業超出扣除標準的主要是廣告費、業務宣傳費、招待費、借款利息等項目。如何通過籌劃儘可能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這可能是很多企業需要面對的問題。為此,筆者建議企業一定要熟悉《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國稅發〔2004〕80號)檔案中對若干扣除項目的規定,對限額扣除項目的籌劃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首先,企業要嚴格區分會務費(會議費)、差旅費與業務招待費。《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中規定:業務招待費的稅前扣除比例為全年銷售(營業)收入淨額在1500萬元及其以下的,不超過銷售(營業)收入淨額的5‰;全年銷售(營業)收入淨額超過1500萬元的,不超過該部分的3‰。在核算業務招待費時,應當注意不能將會務費、差旅費等擠入業務招待費,否則對企業不利。因為納稅人發生的與其經營活動有關的合理的差旅費、會議費、董事費,只要能夠提供證明其真實性的合法憑證,均可獲得全額扣除,不受比例的限制。
同時,企業還應嚴格區分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第四十條規定,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廣告費用支出不超過銷售(營業)收入2%的,可據實扣除。超過部分可無限期向以後納稅年度結轉。為適應特殊行業或企業的需要,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調整部分行業廣告費用所得稅稅前扣除標準的通知》(國稅發〔2001〕89號)適當放寬了部分行業的廣告支出稅前扣除標準。《通知》規定:自2001年1月1日起,製藥、食品(包括保健品、飲料)、日化、家電、通信、軟體開發、積體電路、房地產開發、體育文化和家具建材商城等行業的企業,每一納稅年度可在銷售(營業)收入8%的比例內據實扣除合法廣告支出,超過比例部分的廣告支出可無限期向以後納稅年度結轉。
業務宣傳費是指未通過媒體傳播的廣告性質的業務宣傳費用,包括廣告性質的禮品支出等。《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納稅人每一納稅年度發生的業務宣傳費在不超過其當年銷售(營業)收入5‰範圍內可據實扣除。超過部分永遠不得扣除。
廣告費屬於時間性差異,而業務宣傳費屬於永久性差異,如果將廣告費混入業務宣傳費,對企業十分不利。企業應當在“營業費用”中分別設定明細科目進行核算。企業同時應注意,如果因為本期沒有發生業務宣傳費,而故意將超過稅前扣除標準的廣告費擠入業務宣傳費並申報扣除,則屬於偷稅行為。
允許稅前扣除的廣告費支出,必須符合下列條件:廣告是通過經工商部門批准的專門機構製作的;已實際支付費用,並已取得相應發票;通過一定的媒體傳播。不同時符合上述條件的“廣告費”,應作為業務宣傳費處理。
此外,企業可以通過設立銷售公司分攤費用。業務招待費、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均是以營業收入為依據計算扣除標準的,如果納稅人將企業的銷售部門設立成一個獨立核算的銷售公司,將企業產品銷售給公司,再由公司對外銷售,這樣就增加了一道營業收入,而整個集團的利潤總額並未改變,費用扣除的“限制”可同時獲得“解放”。設立銷售公司除了可以節稅外,對於擴大產品銷售市場,加強銷售管理均具有重要意義,但也會因此增加一些管理成本。納稅人應根據企業規模的大小以及產品的具體特點,兼顧成本與效益原則,從長遠利益考慮,決定是否設立銷售公司。
當然,要想減少費用支出,最根本的是應本著開源節流的原則,注意日常節約開支。企業應將每年發生的各項費用事先做好預算,除了考慮生產、經營的需要,還要做好成本控制。在細微之處把好支出關,最大限度地減少額外費用,當然也就能達到節稅的目的了。